历尽飞泉到上头,白云回望满皇州。
千峰不断秦关色,万壑长悬汉树秋。
赤日阴森𤠔语乱,苍烟明灭鸟飞愁。
何因瓢笠相从去,醉踏莲花问斗牛。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长安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首联“历尽飞泉到上头,白云回望满皇州。”意思是历尽飞泉流到上头,回头望去满眼是皇宫。诗人由眼前之景生发出思乡之情,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出来。
颔联“千峰不断秦关色,万壑长悬汉树秋”,意思是群峰重叠,山色连绵不断,仿佛秦关的雄姿;万壑纵横,山峦起伏,宛如汉时的古树,在秋天里摇曳着。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千峰”“万壑”喻指华山的险峻、秀美。“汉树”即指华山松,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颈联“赤日阴森𤠔语乱,苍烟明灭鸟飞愁。”意思是太阳炙热而阴森森的树木,鸟儿在树上鸣叫着,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诗人通过描写华山的自然风光来表现自己游赏时的愉悦心情。
尾联“何因瓢笠相从去,醉踏莲花问斗牛。”“何因”意思是为什么?“瓢笠”指草编的斗笠和葫芦。“相从去”意谓一起游玩。“斗牛”即斗星和牛星,古人常用斗、牛二星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醉踏莲花问斗牛”意为醉后踩着莲花问斗、牛二星,这一句写诗人畅想与友人同游华山的快乐场景。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秀丽,充满了生活情趣。
【答案】
(1)丙子冬将以计偕北上适少参王公自秦中过访为余剧谈莲花玉女之胜且出诸登览作见示恍然如曳杖从公游憩太华绝顶者不胜飞动之思
译文:丙子年冬准备赴京参加考试,正好遇到老朋友王公从秦地来京拜访我,为我讲述了莲花玉女的美丽景色并让我游览了这些美景,使我如同在王公的陪同下游览太华绝顶一样兴奋不已。(2)历尽飞泉到上头,白云回望满皇州。
赏析:《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公元742年(开元二十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以东归。他乘船顺流而下,到达牛渚矶时,正值月白风清,长江浩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顿时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诗。
前两句写景,交代时间、地点及环境气氛。首句写诗人乘舟停泊在牛渚矶时所见的月夜江景。第二句则点明诗人夜泊牛渚的原因。牛渚矶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吴都赋》中提及的一处名胜,也是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曾游览过的。当时他站在牛渚矶北的青壁上俯视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想到自己一生的坎坷,不禁感慨系之。三、四两句写诗人凭吊怀古,感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当年吴王阖庐在这里铸造五尊铜人,镇守在长江中流,用以防御楚国。后来项羽也在这里建都金陵。如今只留下青山依旧,而人事已非了。
中间两联主要写怀古之情。五、六句承前启后,一气呵成。诗人由眼前的美景生发出无限的感慨:那曾经阻挡住楚军前进脚步的五尊青铜铸像,如今只剩下青山而已;那曾经阻挡住项羽大军前进脚步的金陵城,如今只有一片空寂而已。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感情。诗人想象自己随好友一同登上庐山,畅饮于庐山酒家,然后问天问地说:“为何要这样呢?”最后诗人豪情顿生:“我要像张良那样,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去寻访桃花源啊!”(《宋书·陶潜传》)“壶酌”是古代的酒具,“问牛”、“寻桃”都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李白借用这个故事来表示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