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秋风万木残,扁舟回首隔长安。
飘零敢挟齐门瑟,潦倒谁论魏阙冠。
白纻总邀游伎舞,青萍长向酒人寒。
伤心碣石谈天处,寂寞浮云梦里看。
【注释】
寄朱:指代友人。在明:在京城,京城名。鸿胪:官名,掌管外交礼仪。神武军:即北魏军队,后魏孝文帝曾于神武门建都,故称其为神武门。秋:秋季。扁舟:小船。长安:今西安。齐门:齐国的城门。魏阙:即皇宫,也泛指朝廷。白纻:一种白色细布,古代用以为衣。青萍:剑名。碣石:山名,在河北省乐亭县东南。谈天:谈论天象,比喻高超的学问或技艺。浮云:飘浮的云彩,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神武秋风万木残”起兴,写秋天的景色,烘托出朋友即将离别的气氛;接着写自己将乘船远行,而朋友却在京城滞留,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后写自己漂泊异乡,身无定所,感叹命运多舛;然后写自己在酒筵上的悲凉处境,抒发了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感慨;最后借景抒情,表达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但是从结构上看,却是先写景再叙事,先设伏再开解,一气呵成,没有出现一般送别诗常见的离愁别绪,而是以景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诗的前两句“神武秋风万木残,扁舟回首隔长安”,描写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背景——萧瑟凄冷的秋风中,万木凋零,作者独自站在江边的小舟上回望长安城。这一句中,“神武”是地名,也是北魏的年号,作者借用它暗示友人将要离开的京城;“秋风”既点题也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冷的意境,使读者能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接下来“飘零敢挟齐门瑟,潦倒谁论魏阙冠?”两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情境——作者自比为飘零之客、潦倒之士,而友人却身怀才华却困顿潦倒,不能施展抱负。这两句中,“齐门”代指齐国城门;“魏阙”代指魏国宫阙,这里借指京城;“挟”和“论”都是带的意思;“齐门”“魏阙”都是古代宫殿的名称。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的身世遭遇与友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这两句还巧妙地引用了两个典故:“挟瑟”指弹琴演奏《清商曲辞》中的《齐瑟》,表现了作者对音乐的喜爱及自己的才华;“论冠”指议论朝政,表现了作者对政治的关注和抱负。
第三句“白纻总邀游伎舞,青萍长向酒人寒”,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作者邀请友人欣赏歌舞表演,而友人则独自一人饮酒消愁。这两句中,“白纻”是一种白色的细布,古代常用来制作衣服,这里用来指代歌舞演员;“青萍”是一种宝剑名,这里指代舞女;“游伎”指歌舞艺人;“酒人”指喝酒的人,这里暗指作者自己。这两句通过描绘歌舞表演和饮酒消愁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繁荣。
接下来的第四句“伤心碣石谈天处,寂寞浮云梦里看”,则是作者对两人友情的感慨——他回忆起曾经一起畅谈天文地理的朋友,如今只能通过梦中相见。这两句中,“伤心”指怀念、感伤;“浮云”指梦幻般的事物;“梦看”指在梦中观看。这一联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谊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最后一句“浮云梦里看”,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神武秋风万木残”开篇,以“白纻总邀游伎舞”收尾,形成了一个由外到内、由景入情的完整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