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忆清源市上年,沈酣长伴酒家眠。
空传剡曲三冬棹,竟阻咸阳十日筵。
犊鼻正穷司马赋,貂珰谁达子云玄。
花骢此际堪携兴,极目双鳞滟滪前。

【注释】

  1. 忆苏:指唐代诗人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一诗。
  2. 笑忆清源市上年:笑忆,回忆。清源市,今洛阳城西的龙门石窟所在地。
  3. 沈酣长伴酒家眠:沉醉,尽情畅饮。
  4. 空传:白白地传来。三冬棹(zhào,船桨):相传谢安在三冬时节乘船到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去拜访朋友,船桨都冻裂了,所以后人称冬天为“三冬”。
  5. 竟阻:终被阻挡。咸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是长安的别称。
  6. 司马赋:指司马相如作的《子虚赋》。司马相如曾随汉武帝出使西南夷,途经子虚国,作此赋。
  7. 貂珰:古代官员所佩戴的貂皮装饰品。
  8. 子云玄:指扬雄的《玄鸟赋》,子云是扬雄的字。
  9. 花骢:即骢马,一种黑色毛色与斑点相间的马。
  10. 极目双鳞滟滪前:尽目远望,眼前只有滟滪堆。滟滪堆,又称瞿塘峡口滟滪堆,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
    【译文】
    回想当年清源市上的笑声,沈酣畅饮伴着酒家眠。
    白白地传来三冬划船的故事,竟被阻挡在咸阳十旬宴席前。
    司马相如赋里写的穷途,谁人能通扬雄的玄篇。
    如今这花骢马正带我兴头,远看那滟滪滩前的双鳞。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通过追忆昔日与友人同游的欢乐情景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意脉贯通,浑然一体。开头二句写当年游历清源市时的情景和心情;中间两联写友人离去后,自己因事未能成游的遗憾及怀念之情;最后两句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自己游历清源市时的心情。“笑忆”一词既表达了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又点明了这次旅行的目的,即游历名胜古迹。作者回忆起当年清源市上的笑声和沈酣畅饮伴着酒家眠的情景。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写游历清源市时的欢愉之态,实际上却蕴含着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正是诗人在游历他乡时最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
    第三联转入对友人的思念。“空传”二字表明自己此次游历并没有实现与友人一同泛舟游览的愿望;“竟阻”二字则说明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最终未能成功。这里既流露出对自己此行的失望,也透露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因为自己此次未能成行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友人的阻难所致。
    第四联转向对故人的回忆。这里以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扬雄为例。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大家,曾随汉武帝出使西南夷,并留下了著名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作品。而扬雄则是一位辞赋大家,其代表作《子虚赋》中就有“三危既戒,三嵕莫御”的句子。这些名垂千古的作品都与司马、扬二人有关。由此可知,两人都是才高八斗的才子,他们的作品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司马相如曾受到汉武帝的信任,官至丞相;而扬雄则一直不得重用,晚年甚至被流放至四川郫县。这种命运的巨大反差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因此,作者将这两位才子相提并论,既是为了表达对他们才华的羡慕,也是为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
    结尾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花骢”一词不仅描绘了花骢马的外貌特征,还隐喻了自己内心的激动之情。而“极目”一词则表明自己已经走到了山脚下,只能看到远处滟滪堆前的双鳞而已。这里的“双鳞”既指滟滪堆上的巨石,也暗指自己的内心情感。作者站在山脚下眺望远方,只看到滚滚江水和远处的双鳞,这种孤独凄凉的感觉不禁让作者想起了与故人一起畅游三峡时的欢乐情景。
    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的回忆和对自身处境的描写,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