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斧霜天羡独持,百城民吏候朱旗。
宫墙曲阜抠趋日,郡郭琅琊眺望时。
李杜诗篇千古并,唐虞文字万家遗。
风流漫诧铜鞮绝,几度南池岸接䍠。

【注释】

任城:地名,今山东省济宁市。朱旗:红色的旗帜。

铜鑪(chán):古代的一种刑具,用铜铸成,中间空,四周有齿以夹人。

南池:即南池,是晋代的一处名胜,在山东济南西南,风景幽美,为游览胜地。

䍠(hàn):长竿,这里指垂钓用的竹竿。

【赏析】

此诗是龚自珍于乾隆四十年(1775)任山东乡试同考官时所作,诗写自己任官济宁时与友人的酬唱之作。诗人对任城风光的描绘以及与友人的酬唱之词,都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性格和昂扬的斗志。

首联“绣斧霜天羡独持,百城民吏候朱旗。”意思是绣着斧形图案的旗帜在霜天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百姓官吏们纷纷等待那红艳艳的旗帜。绣斧是象征性的装饰品,霜天则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傲岸气节。诗人以“绣斧”象征自己的文采横溢。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任城景色的喜爱,更表现出诗人的清高脱俗,志趣高雅。而这种清高的志趣正是诗人性格的外在表现,也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颔联“宫墙曲阜抠趋日,郡郭琅琊眺望时。”意思是说在曲阜的城墙下,人们恭敬地跪拜、攀援;而在琅琊郡的郡治周围,人们则在眺望远方。这两句诗既描写出了任城的风景名胜,又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颈联“李杜诗篇千古并,唐虞文字万家遗。”意思是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文千古流传,被人们传诵,而唐尧和虞舜的文字也被后世万代传颂,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前人的才学,又表现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敬仰。

尾联“风流漫诧铜鑪绝,几度南池岸接䍠。”意思是说诗人的风采令人羡慕,仿佛铜鑪一般独特。诗人多次来到南池欣赏美景,岸边的钓竿与诗人的风姿相互映衬。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的亲密无间,又赞美了南池的美丽风光。

这首诗是龚自珍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也反映了他豪放的性格和昂扬的斗志。诗中既有对任城风光的赞美,又有对传统文化的尊崇,更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