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萧萧夜过从,青灯明灭照芙蓉。
櫜鞬骤觉中原尽,旗鼓俄惊上国逢。
雾拥双龙悬碣石,风驰驷马到临邛。
他时广乐钧天奏,莫忘斋头旧雨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全诗共四章,每章四句,共计十六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落木萧萧夜过从,青灯明灭照芙蓉。
- 落木萧萧夜过从 - “夜过”指的是夜晚经过或路过,“从”可能是指旅途或随行的人。这句诗描述了在夜晚经过的场景,树木萧瑟,给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
- 青灯明灭照芙蓉 - “青灯”通常指的是古代的油灯,颜色偏青,“明灭”形容灯光时暗时亮。这句话描绘了灯光在夜色中闪烁的景象,而“芙蓉”在这里可能是一种植物或者比喻,用来形容景色的美丽或者心情的愉悦。
櫜鞬骤觉中原尽,旗鼓俄惊上国逢。
- 櫜鞬骤觉中原尽 - “櫜鞬”指的是装束武器的样子,这里可能是指收拾行囊准备出发的意思。“中原”通常指中国的中心地区,这里可能是指杜甫当时所在的地方。整句话表达了突然感到国家已经沦陷,中原大地已经丧失的悲哀之情。
- 旗鼓俄惊上国逢 - “旗鼓”指的是战旗和战鼓,这里用来象征战争或者战斗。“上国”,通常指的是中国。这个句子可能是说在战争中遭遇到敌对国家的突袭或是战争的紧张氛围,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雾拥双龙悬碣石,风驰驷马到临邛。
- 雾拥双龙悬碣石 - 这里的“双龙”可能是指两条巨龙,或者是形容云雾环绕着山峦的景象。“悬”可能是指悬挂在空中,形容云雾缠绕在石头之上,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 风驰驷马到临邛 - “风驰”形容风的速度极快,能够迅速奔驰;“驷马”指的是四匹马拉的车,也用来表示速度之快;“临邛”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邛崃市一带。这句诗描述的是一辆马车在疾风中快速行进的场景,可能是为了表达诗人急于赶往某地的心情或是某种急迫的行程。
他时广乐钧天奏,莫忘斋头旧雨浓。
- 他时广乐钧天奏 - “他时”指的是将来的某个时刻;“广乐”可能是指盛大的音乐表演,也可能是泛指音乐;“钧天”是古人对天上音乐场所的称呼,这里用来形容音乐的宏大和高远。整句诗表达了对未来音乐盛事的美好期待。
- 莫忘斋头旧雨浓 - “斋头”可能是指书房或者书房前的庭院;“雨浓”形容雨下得很大,密集。这句诗可能是提醒对方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共同经历,或者是在某个地方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沦丧的悲愤和对战争的忧虑。同时,他也展现了自己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