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高牙镇海涛,衡门犹恋旧绨袍。
千秋烈日扶肝胆,五夜飞霜袭鬓毛。
报主共知心计竭,思亲谁识梦魂劳。
他年大节标良史,一代名臣付彩毫。
【注释】
1.直指叶公:指叶法善,字圣则,唐末人。他以正直闻名,曾为宰相李林甫所忌。后隐居不仕,自号叶阳子。高堂:高大的厅堂。高堂大耋(dié):指高堂,即叶公之宅。大耋,指老人。累疏:多次上书陈情。
2.爰自孟冬:从初冬起。移节:调任官职。苕上:在今浙江萧山西南。
3.不佞:我的谦词。分忝:辱有、有幸。州民:指作者在湖州做官。州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相当于现代省、市。
4.隆国士:指张文成,字仲谋,唐朝官员。
5.分庭抗席:分庭抗礼,原意是古时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中相对行礼,表示平等对等的意思。此处指张文成与作者相互尊重,互不相侵。迥出形骸:意指远离世俗。睽(kui):分离、背离。携:同“偕”,一起。在兹:在这里。眷恋:依恋不舍。
6.河梁握别:指张文成与作者分别于黄河之上。河梁,旧时常有送别之意的地方,如桥。握别:握手告别。见乎词:见于诗篇之中。
7.二首:本诗共有两首,每句下均用“二首”标注。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908年(唐昭宗天复三年),诗人因直言进谏得罪宰相而遭贬谪,途经湖州时与故交张文成相遇,写下这首诗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首联:“突兀高牙镇海涛,衡门犹恋旧绨袍。” 突兀高牙镇海涛:意指张文成如同一位高峻的山峰矗立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之上,令人敬畏。突兀,形容山势高耸入云,突兀而起。高牙,指高大的台阶或旗杆。镇海涛,意为使海浪平静。这句比喻张文成的地位崇高,令人敬畏。衡门:古代房屋两侧的门,这里用来代指家门。犹恋旧绨袍:意指尽管已远离家乡多年,但对家乡的感情依然难以割舍。这里的“旧绨袍”指的是作者曾经穿着的破旧衣物。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千秋烈日扶肝胆,五夜飞霜袭鬓毛。” 千秋烈日扶肝胆:意指历经千秋岁月仍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扶,扶持、支撑。肝胆,比喻忠诚耿耿的心。两句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心,即使历经千秋岁月也始终不变。五夜飞霜袭鬓毛:意指经历了五个夜晚的寒冷,但仍然坚韧不拔,毫不退缩。五夜,指五个月或五个季节,泛指很长时间。飞霜,指寒霜。袭,覆盖、侵袭。鬓毛,指人的两鬓头发。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颈联:“报主共知心计竭,思亲谁识梦魂劳。” 报主:报效君主或祖国。共知:共同知道。心计:内心的计谋、计划或想法。竭:用完、耗尽。思亲:思念家人或亲人。谁识:谁能理解、认识。梦魂劳:梦中劳累、疲惫不堪。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为国家尽忠尽力的赤诚之心,以及因思念家人而感到的疲惫和辛酸。
尾联:“他年大节标良史,一代名臣付彩毫。” 他年:指将来的日子。大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标:树立榜样。良史:优秀的史官,这里指记录历史的人。一代:指一代人。名臣:杰出的大臣。付彩毫:将美好的事物赋予文字。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历史上留名的杰出人物。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