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纶竿俯碧流,危阑天半夕阳愁。
山灵似识携家意,十里鱼龙送客舟。

【注释】

钓台:即钓鱼台,传说为楚怀王的游钓之地。四绝:指诗中的四首绝句。百尺纶竿:用百尺长竿做钓饵。纶:丝线。碧流:清澈的水波。危阑:高耸的栏杆。天半:天边。夕阳愁:夕阳西下时的愁思。山灵:指山川神灵。似识:好像明白、了解。家意:家国之念。十里:十里之遥。鱼龙:比喻游子。送客舟:送别客人的渡口。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人在登临钓台时,看到垂钓者悠然自得地垂钓于碧波之中,不禁想起自己的身世和前途,于是写下这首诗。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清新淡远,情韵深婉,风格朴实,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歌中较为优秀的作品之一。

首句“百尺纶竿”描写的是一幅垂钓图。诗人以“百尺”来形容长竿的长度,可见竿之长;而“钓台”则是诗人所要描写的对象,所以“百尺”二字也是为了突出钓台的高大。“俯碧流”三字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垂钓者站在高高的台上,面对着波光粼粼的江水,他手中的钓竿如同一根巨大的竹竿,直插江心,与碧波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第二句“危阑天半夕阳愁”则进一步描绘了垂钓者的神态。垂钓者身处于高高的平台上,俯瞰着下方的江河,只见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天际,整个天地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显得格外美丽动人。然而,此刻的垂钓者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的眉头紧锁,似乎在为未来的路而担忧,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忧虑。这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前途。

第三句“山灵似识携家意,十里鱼龙送客舟”更是将垂钓者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垂钓者仿佛感受到了山灵的感知和理解,他将自己的情感和命运寄托于江上的鱼儿和游动的鱼龙之中。他希望这些鱼儿和游动的鱼龙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和遭遇,陪伴自己度过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而当诗人登上钓台时,却发现江面上已经聚集了许多游子,他们乘船而来,准备离开这里。这些游子的离去让垂钓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和寂寞。然而,他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和人生的坎坷,而是默默地注视着远方的景象,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奇迹。

这首诗通过对钓鱼情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叹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