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共春宵禁籞东,玉鞭驰骤两花骢。
六街明月天如水,谁唤词人碣石宫。

通过对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 第一句:“忆共春宵禁籞东,玉鞭驰骤两花骢。”
  • “忆共春宵”指的是作者回忆起与李惟寅共同度过的那个春天的夜晚。
  • “禁籞东”意味着是在东边的一个禁地或宫廷之中。
  • “玉鞭驰骤两花骢”描述了李惟寅骑马快速前行的场景,其中“玉鞭”可能是指一种装饰华丽的马鞭,“驰骤”表示快速奔跑。
  1. 第二句:“六街明月天如水,谁唤词人碣石宫。”
  • “六街明月天如水”描绘了京城街道上的夜景,月亮明亮如同水面一样平静。
  • “谁唤词人碣石宫”中的“词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者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而“碣石宫”可能是指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
  1. 第三句:“那堪落日临淮第,珠履三千觅故侯。”
  • “那堪落日临淮第”反映了作者对李惟寅离开京城、去往前线的哀愁之情。
  • “珠履三千觅故侯”则可能指的是在李惟寅离去之际,有许多门客前来寻找他,希望他能返回。
  1. 第四句:“国士提携最少年,青衫联袂洛城前。”
  • 这里的“国士提携”可能是指李惟寅被国家重用或受到尊重的情景。
  • “青衫联袂洛城前”则描述了当时的景象,可能有许多人身着青色官服,与李惟寅一起行走在洛阳城的街头。
  1. 第五句:“重来恸哭西州路,万树棠梨咽暮蝉。”
  • “重来恸哭西州路”表达了作者再次来到李惟寅曾经走过的西州路上,感到十分悲痛。
  • “万树棠梨咽暮蝉”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树上的海棠果实成熟,而傍晚的蝉鸣声音似乎也在悲叹。
  1. 第六句:“国士提携最少年,青衫联袂洛城前。”
  • “国士提携”同样指李惟寅被重视和提拔的情况。
  • 这个句子与上一句形成了呼应,再次强调了李惟寅早年得到提拔的情景。
  1. 第七句:“重来恸哭西州路,万树棠梨咽暮蝉。”
  •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李惟寅逝去的哀悼之情,以及他生前与作者之间的深厚情谊。
  • “万树棠梨咽暮蝉”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加深了悲伤的氛围,仿佛连树木都在为李惟寅的离世而呜咽。
  1. 第八句:“国士提携最少年,青衫联袂洛城前。”
  • 这句话可能是在回忆过去,提到李惟寅年轻时期的情景,那时他们一同穿着青色官服,走在洛阳城的道路上。
  1. 第九句:“重来恸哭西州路,万树棠梨咽暮蝉。”
  • 这两句诗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李惟寅的深切悼念,以及他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 “万树棠梨咽暮蝉”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增加了诗歌的感伤色彩。
  1. 第十句:“国士提携最少年,青衫联袂洛城前。”
  • 这句诗可能是在回顾过去,强调李惟寅年轻时就得到了国家的赏识和提拔。

胡应麟的《哭李惟寅太保十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感的诗作。通过对每一首诗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内容和背后的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惟寅的政治生涯和影响力,也反映了作者对其逝世的哀思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