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倒流日东转,地坼天摧钟室晚。志士千秋空扼腕,谁为淮阴明不反。
忆提利剑追重瞳,邂逅关前隆准公。登坛片语定刘项,岂须垓下知雌雄。
井陉战血飞长虹,齐城七十如飘风。当时楚汉在掌握,磊落千言辞蒯通。
固陵长驱三十万,手挈神器归真龙。泰山为砺河为带,欲齐伊吕称元功。
宁知隆准猜忌主,畏信雄图如畏羽。旌旗夜入定陶壁,警跸朝行云梦渚。
朝行云梦夕出迎,天日可照微臣情。纵虎诚难缚虎易,青冥咫尺飞雷霆。
列侯朝请亦奚忌,隐若大泽居长鲸。陈豨相过理则有,舍人上变谁当明。
遂令身首异都市,九族并命咸阳城。嗟嗟吕姥岂办此,固知汉主行叮咛。
即豨不反信亦族,欲加以罪宁无名。呜呼季也实凉德,万古愁云吊钟室。
史臣徒赞宽大辞,百代枭雄定谁匹。君不见三雄死,三吕立。
《钟室行题淮阴侯传后》注释及赏析
诗原文
黄河倒流日东转,地坼天摧钟室晚。
志士千秋空扼腕,谁为淮阴明不反。
忆提利剑追重瞳,邂逅关前隆准公。
登坛片语定刘项,岂须垓下知雌雄。
译文
黄河逆流回朝向东流,天地崩塌钟室被摧毁。
志士们叹息千古空自叹,谁能让韩信的功业不失败?
回忆提着宝剑追逐过项羽的双眼,在关口前与韩信相遇。
在祭坛上用几句话就能决定胜负,何需在垓下之战中分出胜负?
注释
- 黄河倒流:形容黄河水流方向改变的情况,此处用以比喻形势逆转或历史事件的重大变化。
- 地坼天摧:指极度的痛苦或灾难导致的破坏和崩溃。
- 志士千秋空扼腕:表示那些有远大抱负的人因无法实现理想而感到失望和无奈。
- 提利剑追重瞳:指的是项羽,他的双眸如龙,故称“重瞳”,这里暗示其勇猛无敌。
- 邂逅关前隆准公:韩信,字敬仲,曾被封为楚王、淮阴侯等,此处可能指他在关键时刻遇到合适的机遇或领导。
- 登坛片语定刘项: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
- 岂须垓下知雌雄:意即在垓下的战役中分辨胜负是不智的,因为战争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 陈豨相过理则有:描述陈稀(陈豨)在困境中有合理的应对方法,说明他能妥善处理问题。
- 宁知隆准猜忌主:暗示韩信因疑心重而被刘邦所忌。
- 畏信雄图如畏羽:“惧”和“惧”在这里是近义词,都表示恐惧或担忧。
- 旌旗夜入定陶壁,警跸朝行云梦渚:描述韩信军队的夜间进攻和刘邦的清晨出行。
- 天日可照微臣情: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正直。
- 纵虎诚难缚虎易:强调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抓住他们也是容易的。
- 青冥咫尺飞雷霆:象征性地表达力量的快速展现。
- 列侯朝请亦奚忌:表明即使是诸侯王,也没有资格轻视皇帝的命令。
- 隐若大泽居长鲸:形容韩信虽强大但也如同深海中的巨兽,难以轻易捕捉。
- 陈豨相过理则有:指出陈豨虽然有罪但也有合理的理由。
- 遂令身首异都市,九族并命咸阳城:形容韩信最终被处决,家族被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韩信的评价,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示了他一生的辉煌与悲剧。诗中不仅记录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还反映了他在权力斗争中的复杂处境。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伟大。此外,诗中也透露出作者深刻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