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时日,候阴阳。郊圆丘,祀明堂。焄哉蒿,荐上帝。灵来思,思弗替。
灵之驾,六飞龙。天门开,詄九重。灵之旟,翼神鱼。乘罡风,载行厨。
灵之裳,曳三光。烂虹霓,象玄黄。灵之佩,建苍玉。锵太虚,答穷谷。
灵之下,赴阊阖。洋洋如,走六合。灵之歆,稷用登。告特牲,报维馨。
灵之留,驻苍虬。纷万舞,结绸缪。灵之往,遗肸蚃。俨若思,企馀想。
奏咸池,舞韶箾。缤纷哉,灵之乐。臣八荒,驭九夷。岁千亿,灵之贻。
【译文】
祭祀的那天,太阳刚露出脸,就等待阴阳的调和。祭天之坛高高的圆丘,祭地之室明堂正中。献上蒿草,祭祀上帝。神灵来降,思念之情不替。
神灵乘坐六只龙马的车,天地之间开天门。神灵乘坐的旗,有神鱼在翼上飞翔。乘着罡风,载着行厨。
神灵的衣服,曳着日月星的光芒。彩虹霓光闪烁,像玄黄一样。神灵佩戴,用苍玉装饰。发出太虚之声,回答穷谷之音。
神灵降临,来到阊阖门。洋洋洒洒,行走六合间。神灵享用,稷用作供品。献上特牲,报答馨香。
神灵留下,驻留苍虬。翩翩万舞,结绸缪之欢。神灵离去,留下肸蚃之影。庄重而思,企盼之余想。
演奏《咸池》,舞蹈《韶箾》。繁复美妙,神灵之乐。臣下八方,驭使九州。岁年千亿,神灵之赐。
【注释】
(1)练时日:练习祭祀的日子。
(2)候阴阳:观察阴阳的变化。
(3)郊圆丘:在郊祀中举行的祭天仪式,即“圜丘”。圆丘是古代帝王举行隆重祭祀的地方。
(4)祀明堂:在郊祀中举行祭地仪式,即“明堂”。明堂是古代帝王讲习治国之术的场所。
(5)焄哉蒿:烧蒿草以示敬。焄,燃烧。
(6)灵来思:神灵降临,带来希望。
(7)灵之驾,六飞龙:神灵乘坐龙车,驾以六条神龙。
(8)天门开,詄九重:天门敞开,九重天也为之震动。
(9)灵之旟,翼神鱼:神灵的旌旗,上面有神鱼。
(10)乘罡风,载行厨:乘着狂风之力,载着行祭之具。
(11)灵之裳,曳三光:神灵的衣裳上拖着日月星辰的光芒。
(12)烂虹霓:五彩交相辉映,犹如彩虹霓光。
(13)象玄黄:象征天地之间的玄黄之色。
(14)灵之佩,建苍玉:神灵佩戴着青色的玉佩。
(15)锵太虚:回荡在虚空之中,发出清脆的声音。
(16)答穷谷:回应着远方山谷中的呼唤。
(17)洋洋如走六合:浩浩荡荡,行走于天下四方。
(18)灵之歆:神灵享受祭祀带来的福气。
(19)稷用登:谷物因此而丰收。
(20)告特牲:祭祀时向神灵报告用特牲进行祭祀。
(21)报维馨:回报的是芳香的馨香。
(22)灵之留:神灵停留下来。
(23)驻苍虬:神灵停驻在青虬山。
(24)纷万舞:众多的舞者表演舞蹈。
(25)万:多的意思。舞:古代的一种舞蹈形式。
(26)绸缪:缠绕、纠结的样子。
(27)灵之往,遗肸蚃:神灵离去了,留下的是神的气息。
(28)俨若思:庄重的样子。
(29)企馀想:仰望着远处的景物。
(30)奏咸池:演奏《咸池》之曲。
(31)舞韶箾:表演《韶》《箾》之舞。
(32)缤纷哉:纷繁美好的样子。
(33)灵之乐:神灵的音乐或乐曲。
(34)八荒:天下各地。
(35)九夷:东方九个部族和南方九个部族。
(36)岁千亿:每年千亿次。亿,十亿;千亿,万亿。指多次。
【赏析】
这首诗是汉代祭祀天地的颂歌,歌颂天地的盛大祭祀活动和祭祀的神圣意义,表达作者对天地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全诗以祭祀为题材,描写了天地祭祀活动的盛大与神秘,以及人们对于天地的敬畏与感恩之心。
首句“练时日”,意为在特定的时间开始祭祀活动。次句“候阴阳”,则表达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性,强调了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句“郊圆丘”,“祀明堂”,具体描述了祭天的仪式和地点。第四句“焄哉蒿”,则是对祭祀活动中使用的蒿草等祭祀用品的描写。第五至第八句分别描写了神灵到来的情景、神灵乘坐的神马、神灵的旗帜、神灵的服饰、神灵的降临以及神灵对人们的祝福。第九至第二十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的各种细节和场景,包括神灵降临时人们的祈祷、神灵的喜悦、神灵的威仪等等。最后一句“洋洋如走六合”,则以天地之大、神明之威来结束全文,表达了人们对天地的敬仰和对神明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