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稽山好,千岩秀色分。
树连秦望雨,帆入镜湖云。
高卧留安石,能书忆右军。
崇虚犹似昔,还可问鹅群。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生活的向往。
诗人描述了稽山的美景。他听说稽山非常好,那里的千岩秀色令人赞叹。这里的“闻道”是指诗人听说的消息,而“稽山好”则是他对此的评价。接着,诗人描绘了稽山的景色。千岩秀色,指的是山峦叠嶂、景色秀美的景象。这些山峰如同千根琴弦一样排列着,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用“分”字来形容这种秀美,意味着这种美景仿佛被分成了许多部分,让人感觉每一部分都充满了美感。
诗人描绘了树木与秦望雨的情景。这里“树连秦望雨”指的是树木与秦望之雨相连接,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秦望之雨是指秦岭地区的降雨,这里的雨水如同细雨一样洒落在树木上,使得树木更加茂盛。诗人用“帆入镜湖云”来形容船只进入镜湖之景。这里指的是船只在镜湖中行驶时,帆影映入湖水中的云彩之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诗人描述了高卧留安石和能书忆右军的情景。这里“留安石”指的是留下岩石的意思,而“能书忆右军”则是指他能书写书法,回忆起右军的风采。这里的“高卧”是指隐居山林,过着清静的生活。而“忆右军”则是指回忆右军(即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这里的右军指的是王羲之,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诗人通过高卧山林,能够回忆起右军的风采,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书法艺术的重视。
诗人描述了崇虚犹似昔,还可问鹅群的情景。这里的“崇虚”指的是崇尚虚无,即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而“犹似昔”则是指仍然保持原来的风貌,没有改变的意思。这里的“可”字在这里是动词,表示可能性,意味着还有机会去体验那种超脱的境界。而“问鹅群”则是指询问鹅群,暗示了诗人想要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这里的鹅群指的是生活在镜湖边的鹅群,它们在湖边嬉戏、觅食,给人们带来了乐趣。而诗人想要亲近鹅群,表达的是一种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稽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容词,将山峦、树木、船只、云彩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还运用典故和历史人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例如,他提到了“能书忆右军”,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和对王羲之的敬仰之情;而“崇虚犹似昔”,则暗示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此外,诗人在结尾处提出了一个疑问:“还可问鹅群”,表达了他对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态度。总之,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