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鲜人事,颇称幽人居。
四邻各无营,出入相于于。
近有学佛子,筑室于城隅。
我来人定后,寒月满广途。
白云起阛阓,浩然若平湖。
林莽不复辨,高杨独萧疏。
垣壁半未具,讲诵已有余。
钟磬发清响,晏坐良如如。

【注释】

庚子: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全唐诗》作“庚辰”,《全唐诗外编》作“庚寅”。五月中:即“五月五日”端午节。从都:随从皇帝回京。阻风规林二首: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规,指《规测》篇,为《文选》所载。《文心雕龙·辨骚》云:“昔诗人之作歌,被之管弦;吕、赵之术,被之旌旗。”此诗当是作者在端午时所作,借端午习俗以抒情,抒发自己对人生哲理的体悟与追求。

北城:京城。新构佛庐:新建佛寺。余于月夜数过之:我每月夜晚多次经过。见城中雾气弥漫渺然如江湖中独高树浮水面耳:城中雾气弥漫,渺茫一片,好像江湖中的一叶小舟在水面飘荡。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端午节时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京城中游览佛庐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体悟与追求。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和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规林二首。”

注释:在庚子年(唐玄宗天宝七年)的五月中,我从京城返回,遭遇了大风。我在林中漫步,观赏风景。

赏析:这一句诗描述了诗人在端午节期间的经历。他先是从京城返回,然后遭遇了大风。在这过程中,他欣赏风景,感受人生。

第二句:“北城鲜人事,颇称幽人居。”

注释:北城的人们都很少来,这里很宁静。

赏析: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北城宁静生活的赞美。他认为这里的人们都很安静,没有过多的世俗纷扰。

第三句:“四邻各无营,出入相于于。”

注释:周围的邻居都没有人来,只有我一个人在进出。

赏析: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孤独感。他觉得四周都很安静,没有其他人来访。

第四句:“近有学佛子,筑室于城隅。”

注释:最近有一个学习佛教的人,他在城墙的一角建了一所学校。

赏析:这一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他认为佛法可以帮助人们解脱痛苦,因此希望有人能够传播这个教义。

第五句:“我来人定后,寒月满广途。”

注释:我在人定之后来了,寒月照亮了广阔的道路。

赏析: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情景。他认为这里的环境很好,月光照亮了道路。

第六句:“白云起阛阓,浩然若平湖。”

注释:白云在城市的上空飘动,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

赏析: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他认为白云在城市的上空飘动,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就像平湖一样美丽。

第七句:“林莽不复辨,高杨独萧疏。”

注释:森林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些高高的杨树显得更加稀疏。

赏析: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树林中的景象。他认为树林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些高高的杨树显得更加稀疏。

第八句:“垣壁半未具,讲诵已有余。”

注释:墙壁和柱子都还没有建好,但已经开始讲习了。

赏析:这一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寺庙建筑进度的关注。他认为虽然墙壁和柱子还没有建好,但是已经开始讲习了。

第九句:“钟磬发清响,晏坐良如如。”

注释:钟声和磬声发出清脆的声音,我悠闲地坐在椅子上。

赏析: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状态。他认为钟声和磬声发出清脆的声音,使他感到非常舒适,于是悠闲地坐下来享受这份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