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持节出长安,南入牂牁路万盘。
重箐湿云常欲雨,点苍晴雪不知寒。
登车自扫豺狼迹,遇客争弹獬豸冠。
遥忆树头新酒熟,刺桐花下正承欢。
【解析】
“薛侍御”指的是薛播,是唐代诗人、文学家。“绣衣持节出长安”,是指唐代薛播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因弹劾不法官吏而得罪了权贵,被贬官至贵州,并在那里担任地方长官。“南入牂牁路万盘”,是指薛播在赴任贵州省长官之前,曾到过牂牁江一带,那里地势险峻、道路崎岖、山高水深,因此用“山路万重”来形容。“重箐湿云常欲雨,点苍晴雪不知寒”,这是描绘了作者在贵州的所见所感。“登车自扫豺狼迹,遇客争弹獬豸冠”,“豺狼迹”是指豺狼的踪迹。“獬豸冠”是古代的一种帽子,传说中它是一只可以分辨是非曲直的神牛。“遥忆树头新酒熟,刺桐花下正承欢”,是指作者在贵州的所见所闻。
【答案】
译文:
绣衣持节出长安,南入牂牁路万盘。
重箐湿云常欲雨,点苍晴雪不知寒。
登车自扫豺狼迹,遇客争弹獬豸冠。
遥忆树头新酒熟,刺桐花下正承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春,由长安出发,经四川西行,经过云南道,到达贵州后写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他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诗的前四句写行程艰难。“绣衣持节出长安”,是说薛播以御史的身份从长安出发去贵州上任,他身佩朝廷颁发的符节,这在当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南入牂牁路万盘”,是说薛播要从南方进入贵州,要经过万重山峦的盘绕,路途艰险。“重箐湿云常欲雨,点苍晴雪不知寒”则是描写他当时所看到的景色:“山路万重”形容山路曲折;“重箐”指茂密的树林;“湿云”指山间的云雾;“点苍”指云南的山脉;“晴雪”指晴朗的雪花。这两句诗写出了薛播一路的艰辛与对自然风光的感受。
接下来四句写旅途中的经历。“登车自扫豺狼迹”,意思是说薛播在乘车行走的过程中,自己清理了车上的野兽足迹;“遇客争弹獬豸冠”,是说薛播遇到了客人,他们争相与他打招呼并给他戴上獬豸(一种传说中的能辨曲直的神兽)的帽子。“豺狼迹”、“獬豸冠”是当时人们在路上常见的现象。“遥忆树下新酒熟,刺桐花下正承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远远地回忆起在贵州的时候,那树上结出了新的酒果,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在刺桐花下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