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岭横起,浑如砚琢成。
咸池清露滴,仙掌黑云生。
元气天应结,人文世久明。
诛茅山麓下,闭户著陶泓。

休宁汊口十咏旗山

一带岭横起,浑如砚琢成。

咸池清露滴,仙掌黑云生。

元气天应结,人文世久明。

诛茅山麓下,闭户著陶泓。

译文:
旗山的岭脊横卧于天际,它就像是一块精工雕琢的砚台。
山中云雾缭绕,如同天上的露水轻轻洒落;山顶上的仙人掌,仿佛是黑色的云朵在缓缓升起。
大自然的元气在这里凝结,仿佛是天地应和的结果;人类文明在这里长久传承,光芒四射。
山脚下,一座简陋的茅庐静静地矗立,那是古代文人隐居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旗山为背景,描绘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旗山的山水之美、云雾之奇、仙人掌之奇特以及人文之深厚,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一带岭横起”,形象地描绘出旗山岭脊的雄伟气势,给人以视觉冲击。接着以“浑如砚琢成”来形容旗山的山势,既赞美了旗山的自然之美,又暗示了旗山的形成过程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有关。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咸池清露滴”、“仙掌黑云生”,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又增添了神秘色彩。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元气天应结,人文世久明”,则是对旗山文化内涵的赞美。这里所说的“元气天应结”指的是旗山的自然景观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而“人文世久明”则是指人类文明在这里长久传承,光芒四射。这两联诗句,既体现了旗山的自然美景,又凸显了旗山的文化价值。

最后一句“诛茅山麓下,闭户著陶泓”,则描绘了古人在此隐居的情景。这既是对前文自然美景和文化内涵的总结,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意境。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旗山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人类文明的歌颂。通过对旗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