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不作裹足卧,出门万里随所之。
宝书长剑岂无意,白日高歌应自奇。
杨子草玄遭客骂,杜陵痛饮真吾师。
百年事业不须问,随地看山筇一枝。
【注释】
把酒漫成:即《漫兴》诗组。
南窗不作裹足卧,出门万里随所之:南窗不睡,意在远行,去万里之外,随遇而安。
宝书长剑岂无意,白日高歌应自奇:宝书长剑是志向与抱负,白日高歌是自己的特点,应为自我欣赏、自豪。
杨子草玄遭客骂,杜陵痛饮真吾师:指杨震因“四知”而遭人诽谤,杜甫因痛饮作诗而被人们称颂。
百年事业不须问,随地看山筇一枝:一生的事业不需多言,随处观赏山景用一支筇杖就可以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漫游吴越时所作。诗人以豪放的笔调,表现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无限热爱,表达了他超然物外的旷达胸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荒淫无耻的不满和厌恶。
首联两句写自己不拘小节,随遇而安,胸怀大志。“把酒漫成”,表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自由闲适的。“南窗不作裹足卧”中的“裹足卧”指的是古代儒者所倡导的“无欲速,欲思虑熟而尽”的生活准则。《庄子·让王》篇载:“曾子居卫三年,无原宪同居。有耕者和妻者请入其宫,曰:‘某有负刍焉,二女执筐来立中庭,曰‘请负薪’。野人与之争。妇人归,谓野人曰:‘以子之道,移于国可乎?’”可见“裹足卧”是指一种不求进取、不慕名利的思想境界。
中间两联写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友人的劝慰。“宝书长剑”,是诗人对自己志向和抱负的自诩。“白日高歌”,是诗人自我欣赏的表现。“杨子”句,指西汉名臣杨震,他“四知”故事,就是拒绝贿赂,不取赃贿,廉洁为官的典型事例。“杜陵”句,引自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杜子美(甫)酒量豪放,能喝得酩酊大醉,常称“举杯浇愁愁更愁”。诗人以此自比,表示自己虽然也饮酒,但并非沉溺其中,而是能够自我控制,保持清醒头脑,所以“真吾师”三字,既表明自己的自信,又含有讥诮的意思。这里诗人用了反语,意思是说,即使像我这样的“真吾师”,也会被某些人所误解。
末联写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愉悦心情。“百年事业”、“随地看山”都是诗人的主观愿望,“筇一枝”则表明他随时都可以携筇独游,不受拘束。全诗语言豪放,风格清新俊逸,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