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磊落江海情,袖中取笛时一鸣。
初闻浪卷水龙咽,静听铁击珊瑚声。
汉戍三秋泣沙碛,胡雁中宵悲月明。
感时去国意无那,折柳落梅能自生。
注释:
有客人来访,我居住在南屏山中。他袖子里取出一支铁笛,吹了三声给我听。我听到后也作此诗。
客人豪爽磊落,胸怀壮志,如同江海一般宽广深远。他袖子里取出一支铁笛,一吹而鸣,声音清越激扬。
一开始,我听到浪花卷起如龙在咆哮,然后静下心来聆听铁笛的声音。它如同敲击珊瑚一样清脆悦耳。
看到汉戍边关,战士们在秋天的沙碛上哭泣;胡雁在月夜中哀鸣,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感时伤怀,离开国家去外省任职的心情无法排解,只有折柳送别,梅花自开自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屏山偶遇一位豪迈的客人所做。诗人通过描绘客人与自然景物的交流过程,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赞赏和对友人离国远行的惋惜之情。
第一句“有客访予南屏山中”,诗人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有一位豪情满怀的朋友来访他。接着第二句就描述了这位朋友豪迈的性格:“袖中取笛时一鸣。”客人从袖子里掏出一支铁笛,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使诗人感到惊奇。
接下来的四句描写了客人的演奏过程。“初闻浪卷水龙咽,静听铁击珊瑚声。”开始,诗人听到江面上浪花翻滚,犹如龙在吼叫,然后又听到了铁笛的声音,仿佛敲打着珊瑚树。诗人用“龙”和“铁击”来形容海浪和铁笛的声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四句则描绘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的交流过程。“汉戍三秋泣沙碛,胡雁中宵悲月明。”当客人们演奏时,汉戍边的士兵们在沙碛上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而那些来自北方的胡雁们,则在月夜里为失去伴侣而悲哀。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己的感慨:“感时去国意无那,折柳落梅能自生。”诗人深感时光荏苒、人生易逝,离开国家去外省任职的心情无法排解。于是,他折下柳枝、摘下梅花,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自然景物的画面,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对友情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