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云压山山木黄,瓦沟鸣泉檐溜长。
政恼门前立马岌,须便水底眠知章。
【注释】
颓云:指雨云。瓦沟:屋檐下的小水沟。须便:要便,就要。水底眠知章:典出《晋书·王献之传》:“谢安问王献之:‘君何故不娶?’答曰:‘儿女难托。’安曰:‘此自是造化佳事,岂复需要婚?若妻卿卿,即忘卿卿;如不以卿卿,是不知卿卿。’王笑而不答。”这里用“水底眠”来比拟自己和王献之的关系。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5)作者任太学博士时。诗中描绘了一幅雨中访友、友人作戏的生动情景。
开头两句写景:雨中的山色和瓦沟鸣泉,都映衬着诗人醉卧的情景。“政”字用得十分工妙,既表现了诗人酒酣耳热的神态,也暗示了他此时的心情。“政”是“正”、“诚然”的意思,“政恼”就是“真恼人”。这一句不仅写出了雨中的景色,而且表现出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三、四句写访友过程:诗人在门前伫立良久,等待友人的到来,可是友人迟迟不到。诗人只好骑马归去,途中忽然想起友人的话,不禁戏谑地说,如果友人真的像王献之那样与自己水底相会,那么他一定会忘记自己。这里的“见寄”,指的是诗人收到友人的信并写下这首诗作为回答。
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富有诗意。特别是结尾两句,以戏语作结,既表明了友人的玩笑之意,又流露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