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应坐视稿三农,不尔祠何吝一丛。
早使嫁夫封石氏,肯教将尾示刘翁。
寸鳞缩虱腥逃井,蜕骨专车雪硬风。
莫倚豢龙终豢尔,史臣亲记醢雌龙。
注释:
白牝蛟:指白色的龙。
侬应坐观稿三农:你应当坐在一边看他们耕田,不要吝啬一点粮食给他们。
祠何吝一丛:祭祀时为什么吝啬一点香炉呢。
早使嫁夫封石氏:赶快让龙女嫁给石家,让石家封侯。
肯教将尾示刘翁:难道要把你的尾巴给刘翁吗。
寸鳞缩虱腥逃井:即使是小小的龙鳞和虱子也会因为害怕而逃进深井里。
蜕骨专车雪硬风:龙的骨头可以做成车辕,在大雪天还能被风吹动。
莫倚豢龙终豢尔:不要以为自己是条龙就能永远养着你。
史臣亲记醢雌龙:古代的史书上记载了杀母的恶龙被剁成肉酱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描写龙的威猛、尊贵以及人们对它的恐惧和敬畏,表达了诗人对龙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腐败。
诗的第一句“白牝蛟”,直接点明了主题——一条白色的龙。接着,诗人以“侬应坐视稿三农”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关心和同情。诗人认为,作为统治者,不应该对农民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更不应该吝啬一点粮食给农民。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早使嫁夫封石氏”一句,诗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龙女嫁给石家,让石家封侯。这不仅是对龙的一种礼遇,更是对统治者的一种警示。如果统治者能够重视百姓的利益,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许多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
最后两句“肯教将尾示刘翁”和“莫倚豢龙终豢尔”,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升华。诗人认为,即使拥有再大的权势,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人民。只有真正关心百姓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不满和谴责。
这首诗通过对龙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期望和对百姓的同情。其思想内容深刻,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