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春色倍光辉,东市春灯锦作围。
白眼双瞋遭客骂,青天一剌向谁飞。
毬边小侠穿尘入,花畔游龙促马归。
日仄不餐浑瘦尽,敢嘲白鹭立渔矶。
【注释】
帝城:指京城长安。春色倍光辉:春光更加灿烂辉煌。东市:京城中东西两街的集市。春灯:春天里的花灯。锦作围:彩灯像锦绣一样布满了四周。白眼双瞋(chēn):形容愤怒的样子。白眼:斜眼看人,表示厌恶、憎恨;瞋,怒目而视。遭客骂:被客人责骂。青天一剌:直刺青天。剌:古代兵器,此处指箭。向谁飞:向谁射箭。毬(qiú):皮球。小侠穿尘入:小侠穿着尘土跑进来。毬边的游龙:在球上飞舞的金龙。促马归:催促骏马回来。日仄(sè):夕阳偏西。不餐浑瘦尽:一天都没有吃饭,身体完全消瘦了。敢嘲白鹭立渔矶(jī):我敢于嘲笑那些白鹭站在渔船的礁石上。敢:敢于,竟敢。矶:水边岩石。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长安城东市赏灯归来时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元宵佳节灯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和不满。
开头两句写元宵之夜长安城灯火辉煌。首句“春色倍光辉”写春夜的景色,“帝城春”是泛称,指长安城的春夜,点出地点。“春色”与“春”字连文,使全诗笼罩在这一片浓郁的春意之中,渲染出节日的气氛。第二句“东市春灯锦作围”,写元宵节灯会盛况,突出了“春灯”的热闹场面,用“锦作围”来形容灯会盛况,生动形象。
三四句写诗人因寻百二十岁老人未遇,被仕宦所骂的愤怒心理,以及他以白鹭为喻,敢于嘲笑仕宦的心态。诗人在长安城中寻觅了一整天,没有找到那位百二十岁的老人,却误入了仕宦之家。仕宦们见到诗人如此执着,便大为恼怒,当众责骂了他一番。诗人心中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春宵》。“白眼双瞋”写仕宦们责骂诗人的情景。白眼即斜着眼,瞋即怒目而视,写仕宦们怒目而视的神情。“青天一剌”则写诗人反唇相讥,回敬了仕宦们的责骂,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真是无理取闹,竟敢直刺青天,难道不知道这是犯法的吗?
五六句写诗人在长安城中游玩的情景。诗人在长安城中游玩,看见有人在打球。打球是当时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把一个球扔在空中,让另一人去接住并打来。球上画着一条龙,所以叫做打龙球。诗人看见有人在打球,就赶过去观看。“毬边小侠穿尘入”,写一个小孩穿着尘土跑进来。“穿尘”是指小孩在奔跑的时候衣服被尘土打湿了,沾满了尘土。“花畔游龙促马归”,写一个女子正在玩球。“花畔”是指花丛旁边,也就是球场附近,“游龙”就是打球的孩子,“促马”是指催促马儿赶快回去。诗人看见有人打球,就赶去观赏。
六七句写诗人观球后的心情。诗人在长安城中游玩,看到人们在球上舞动着一条龙,又看到有人打球,觉得十分高兴和有趣。诗人感到这一天都没有吃东西,身体已经非常疲乏了,但是看到这些情景,仍然感到精神抖擞。最后一句是诗人自我解嘲的话:“敢嘲白鹭立渔矶”。白鹭是一种美丽的鸟,诗人自比为白鹭,说自己敢于嘲笑那些在渔船的礁石上嬉戏的人。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节日里游玩的情景,写出了诗人在元宵节那天游玩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