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宅里积初饶,卫尉园中去渐遥。
总谓异开还异赏,其如同谢复同飘。
雨从讲席天将散,缀向房帏靥共消。
便取明皇催羯鼓,流声何事激空条。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叹落花的五言律诗。首联“杨雄宅里积初饶,卫尉园中去渐遥”写杨雄宅里的落花堆积如山,而到卫尉园中的花已逐渐凋零。“卫尉园中”,即汉时长安城中的北宫,是汉代皇帝和贵族们的游乐之所,所以这一句既写出了时间之久,又写出了地点之远。次联“总谓异开还异赏,其如同谢复同飘”写诗人认为,虽然落花已经盛开过了,但是依然受到人们的欣赏。“谢”,“凋谢”,与“同飘”相对应,都指花落之后的飘散,但“谢”字更侧重于凋谢之意,“同飘”则偏重于飘散的意思。三联“雨从讲席天将散,缀向房帏靥共消”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春雨对花朵的洗涤。“缀”,“附着”,指雨珠儿像泪滴一样附着在花蕊上;“靥”,这里指花的唇瓣,“消”指花瓣随风飘落。四联“便取明皇催羯鼓,流声何事激空条”写诗人看到宫廷乐队正在演奏催花令。“羯鼓”,古代的一种乐器。唐玄宗时,曾在长安安福门外大乐署设立羯鼓院,选入乐工八十六名,并规定每日由乐工击羯鼓一次,以示皇恩。这首诗通过描写宫廷中羯鼓的催花令和花落的凄清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

【答案】

译文:

杨雄宅里落花堆积如山,卫尉园中的花儿已经凋谢。人们总是说,即使花开过也要欣赏,就像谢后仍要飘落。春雨从讲台洒下,落在花瓣上像泪滴一样,随着花瓣的飘落而消失。于是朝廷下令,让宫廷乐队奏起催花令,让那美妙的乐曲来催落花飞走吧。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咏物诗。张祜(785—849年),字承吉,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尤长七绝,多写闺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隽美、婉丽、含蓄,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表现手法,尤其擅长咏物言志。此诗就是借落花抒发自己身世之感。

首联点出落花的主题,并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积初饶”,即落花堆积得很多,说明时间很长,也表明花已开败。这两句为颔联铺垫了背景:“去渐遥”,说明距离京城越来越远,进一步突出了时间的推移。这一句既写出了时间,又写出了地点之远,为后文写景作铺垫。

颔联承接上句写落花被人们欣赏的情景。“异开还异赏”,指落花虽开过,但仍被人欣赏;“其同复同飘”,指落花虽然飘落,但仍有人观赏。这里的“异”和“同”都是反语,表面上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相成相济,一正一反,相互映衬。“异赏”和“同飘”都暗含着一种无奈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盛衰无常的感叹。

颈联紧承上句写落花被吹落的景象。“雨从讲席天将散”,意思是说,雨从讲台的席子上落下,天空即将散去;“缀向房帏靥共消。”意思是说,花落到房帷上,连花蒂上的胭脂也一同消失了。“讲席”“房帏”,指的是皇宫的殿堂,这是写花落的环境和场景。“讲席”“房帏”是落花的归宿之地,而“缀向”、“共消”则描绘了落花的凄凉景象。

尾联写宫廷乐队正在演奏催花令,而落花却无法抗拒这催花令。“便取明皇催羯鼓”,“明皇”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别称。“羯鼓催花令”,即宫廷乐队所演奏的催花曲调。“羯鼓催花令”,是唐代宫廷乐队的一种音乐形式,用于催动花卉开放。“流声何事激空条”,意思是说,为什么羯鼓的乐曲会如此动人,以至于它激起了空中飘荡的枝条?“空条”在这里是指树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为何宫廷乐队的乐曲如此悦耳动听,以至于它使得空中的枝条摇曳生姿。

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通过对落花的描绘,诗人不仅表现出了自己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还借此抒发出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