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翁门下传经客,公子堂中讲课人。
半席不分闽越语,几年同是弟兄亲。
遥怜揽辔还家日,翻忆趋庭问礼辰。
何事匆匆易为别,心知龙剑合延津。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此题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旨,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1)“阿翁门下传经客”,“阿翁”,诗人自称;“门下传经客”,说明诗人是叶公子的门生。“传经客”,指诗人教授学生。据此可知,首句写诗人与叶公子的关系。

(2)“公子堂中讲课人”,“公子”指叶公子。“堂中讲课人”,指诗人在讲堂为叶公子讲授诗文。据此可知,第二句写诗人与叶公子的关系。

(3)“半席不分闽越语”,闽和越都是古代对南方地区的一种称呼,这里泛指福建和广东一带。“半席”,一席之半,指席地而坐的客人。“分”字,有区分之意。“闽越语”,指方言。据此可知,第三句写诗人与叶公子的关系。

(4)“几年同是弟兄亲”,“弟兄”,兄弟,这里指朋友。“亲”,亲近。“几年同”指几年来,“弟兄亲”,指像亲人一样的亲密友朋。据此可知,第四句写诗人与叶公子的关系。

(5)“遥怜揽辔还家日”,“遥怜”,远怜,远念。“揽辔”,即执辔,意思是握辔驾车。“还家日”,回到家的日子。据此可知,第五句写诗人与叶公子的关系。

(6)“翻忆趋庭问礼辰”,“趋庭问礼辰”,指孔子曾问礼于老聃。“辰”,指时辰,时间。“翻忆”意为重新思念。“趋庭问礼辰”,指重访孔府拜见老师。据此可知,第六句写诗人与叶公子的关系。

(7)“何事匆匆易为别,心知龙剑合延津”,“何事”,为什么;何须。“匆匆”,匆忙的样子。“易”,使……容易;让……轻易。“龙剑”,龙形之剑,喻诗人自己的才能,也比喻所要赠给叶公子的礼物。“延津”古地名,今属山东,汉高祖刘邦曾于此地建都。《汉书·陈平传》:“高祖过沛,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陵笑而应曰:‘陛下不知之,何帝尧、舜之贤,而桀、纣之乱也。夫秦失其政久矣,群臣不谏,元王好利外国货,兴土功,奸臣侵夺之心起,人有畔志。天子骄逸,无道,天下思反耳。”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到高密时,韩信请刘邦到军营慰劳将士,韩信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亡双。”刘邦说:“公乃国之上宾。”于是赐以食,具言上平生所憎苦,上流涕曰:“公长者,能令项籍不敢东乡而居,又岂特拥兵而专背汉耶!今吾以天廷相待公,若社稷之灵,公不得不报我!”于是赐平金帛钱二干计。韩信谢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也。吾用其多者。”汉高祖称赞张良是人杰,韩信则认为刘邦是人杰。由此可知,“心知龙剑合延津”指的是诗人知道张良和韩信一样都是人杰。据此可知,第七句写诗人与叶公子的关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诗人送别张公子归同安的故事,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朴实而含蓄隽永,情感深沉真挚而不流于浅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