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砧一别泪阑干,冰雪遗书墨未干。
每执寒灯看不尽,独居罗帐岁将残。
红妆久歇孤鸾镜,白发仍簪五凤冠。
地下相逢应有问,丈夫犹自立孤难。
俞母节诗
俞氏母亲的生日到了,我准备写一首诗来表达我的祝福。
在砧石旁告别泪滴满面如断线的珠链,冰雪中寄来的家书墨迹还未干透。
每拿起寒灯看尽却还是意犹未尽,独自居住的罗帐里岁末将到。
红妆已久停歇孤鸾镜子,白发仍要簪上华贵五凤冠。
地下有知定会询问我:丈夫是否还能独自站立?
稿砧一别泪阑干,冰雪遗书墨未干。
每执寒灯看不尽,独居罗帐岁将残。
红妆久歇孤鸾镜,白发仍簪五凤冠。
地下相逢应有问,丈夫犹自立孤难。
俞母节诗
俞氏母亲的生日到了,我准备写一首诗来表达我的祝福。
在砧石旁告别泪滴满面如断线的珠链,冰雪中寄来的家书墨迹还未干透。
每拿起寒灯看尽却还是意犹未尽,独自居住的罗帐里岁末将到。
红妆已久停歇孤鸾镜子,白发仍要簪上华贵五凤冠。
地下有知定会询问我:丈夫是否还能独自站立?
【注释】 省试:指在省试(即科举考试)中被录取,授官。 周大夫:泛指朝廷重臣。 归赋:归去时作赋自抒怀抱。 江光:指江水。 关色:指关塞上的景色,这里借指边关。 薇蕨:一种可食的植物,比喻微贱的人。 羹汤: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是谦称自己。 凡鱼:指平庸之辈,俗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加省试后,被贬官而归,作此诗以自慰。 诗的前四句“十谒九不荐,那能长作儒”,说诗人多次应试
【注释】 域中:指京城。 夷(yí)夏:古代称中原、中国为“华夏”,以区别四夷,即四方蛮夷之地。 天上帝王家:形容帝王的住所高耸如天宫一般。 西内:指皇宫西边的禁苑。 宸(chén)居:指帝王的居所。 南都:指南京,后唐时建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 鼎(dǐng):三足两耳的大锅,比喻国家重器。 乌啼:乌鸦鸣叫。御沟:长安城中的一条护城河。柳:指灞桥柳。 象:指大象。象散:指大象离开原地散去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片雪簇寒衣,玄丝绣一围。 - “片雪”指雪花的形态像一片小雪落在衣服上,形成图案,增添了美感。 - “玄丝”指的是黑色丝线,这里用来形容细腻且深色的衣物。 - “绣一围”说明这件衣服被装饰得很精美,周围都是用黑丝线绣成的花纹。 - 整句诗表达了一种简洁中带有精致感的美,以及衣物因精细的工艺而显得特别。 2. 都缘惜文采,长得侍光辉。 -
注释 1. 碧水映何深:碧绿的水面映射着多深呢?这里的“映”是形容水面与天空相接,显得深邃。 2. 高踪那可寻:高远的踪迹哪里能找到呢?"高踪"指高洁的人格或高尚的行为,“那可寻”表示追寻困难。 3. 不知天子贵:不知道天子的尊贵。“天子”指古代的皇帝,“贵”指地位高贵。 4. 自是故人心:自然是出于本心。“故人”指老朋友,“心”指内心的感情或想法。 5. 山霭消春雪:山上的云雾消散了春天的雪
【注释】 1. 烟光海日曈(tuó):烟云弥漫,日光照耀。 2. 青帝:指春神,即春神主管的春天之神。 3. 候转弓犹劲:等待的时候,弓还显得有力。 4. 标疏:靶子稀疏。 5. 耦:两。 6. 双月吐:月亮像弯弯的钩。 7. 长臂:猿猴的长臂。 8. 无争者:指没有争斗的人。 9. 此际雄:此时此刻显得雄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射箭的诗。诗中通过写诗人在射箭时的心理活动及周围环境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场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战袍、征袍等物品,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1. 海罽染啼猩: 海罽是指一种用海草编织而成的布料,这里指代战争中的残酷环境。啼猩则是一种用红色染料染成的猩猩皮,这里象征战争的血腥和残忍。 2. 春笼香共叠: 春笼是指一种用丝线编织而成的笼子,这里可能是用来装香料或食物。叠则表示堆叠在一起,这里可能是指士兵们在战地中为了取暖而堆叠香料或食物。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聚法师”指高僧智顗,字无行(一作法成),天台山国清寺僧人,南朝梁代著名佛教学者。“欲向天台去”,意即要往天台山去,但先要经过剡溪(今浙江嵊县一带)水路;“秋行万山出”,意即秋季在万山中穿行,终于到达目的地;“夜宿一庵深”,意即夜宿在一庵(寺院)中。后二句写送别的情景。“燕语调花气,猿归带讲心”,意为燕子啼叫,花木飘香,猿猴归巢,讲经的和尚也回去了。“年年石梁兴”
注释: - 送内兄潘伯海谒选:送你的内兄潘伯海参加考试。 - 之人千里行:你(指潘伯海)要踏上千里之行。 - 言宴款郊城:你将要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在郊外设宴相待。 - 牵尔衣裳处,糿予帷幕情:我为你系好衣领,为你准备帷帐,表达我对你的深情厚意。 - 见兄兼念妹,送舅祗携甥:看到你哥哥也想念你的妹妹,送你舅舅也要带我去看望你的妹妹。 - 明岁承恩日,龙池万柳青:明年有机会受到重用的时候
诗句原文: 槐树宛低回,犹疑讲席开。 死因双宿去,生为六经来。 绕瑟飞春水,传灯暗夜台。 三年更筑室,未了独居怀。 翻译: 在这首诗中,徐渭以槐树为象征,表达了对季长沙公的深切怀念。槐树低垂着枝条,仿佛是对他的离去的回应。季长沙公生前常讲学,死后留下了他的教诲和智慧。他的死是因为与爱人双双离去,而他的生命则通过他的著作《六经》得以传承。 诗句解析: - “槐树宛低回,犹疑讲席开。”
丰吏部公邀泛西湖观荷明日寄作令与嘉则叙父追和 吏部元耽饮,良辰尊俎携。 分明在湖上,记得似耶溪。 别浦红裙桨,垂杨白马堤。 茫茫荷叶路,共水入天西。 注释: 吏部:官名,指丰稷。 元耽饮:饮酒作乐。 良辰尊俎:美好的时光,丰盛的酒席。 分明:清楚,明显。 耶溪: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境内。 别浦:分别的河流。 红裙:女子所着之衣。 垂杨:杨柳。 白马堤:堤岸上的杨柳。 茫茫:广阔无边貌。
魏文靖公的玉卮被收藏在梓匣中,立即赋诗一首。 璆(qiú)台鎏(liú)盏妙京畿,若个豪家不打归。 旧买红螺俱粤翠,新收白颡总辽豨。 不辞梓检鸳鸯锦,那取兰陵琥珀飞。 莫问鲰生办不得,即令办得惹翁嗤。 这首诗是诗人在赞美魏文靖公的玉卮,同时表达了他对豪家不屑一顾的态度。诗中的“鲰生”指的是诗人自己。他通过对比豪家的奢华与自己的朴素,表达了对豪家不屑一顾的心态
冯伯子新居是三月望 徐渭诗作赏析 《冯伯子新居是三月望》为明代诗人徐渭所作,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并对其含义进行深入分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新居明月满天街”:“新居”指的是作者新建的房屋或居所。“明月满天”,形容夜晚的月光明亮如洗,洒满整个街道。这里通过描绘新居周围的环境,表达了新居带给作者的宁静与美好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卜筑名园别有村 - 解析:选择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来定居,仿佛是另辟了一个小村庄。 - 关键词:卜筑、名园、别有村 2. 只凭鱼鸟送芳尊 - 解析:依靠池塘中的鱼儿和飞翔的鸟儿将美酒送到嘴边。 - 关键词:芳尊、鱼鸟、送 3. 一冠神虎悬薇幕 - 解析:在庭院中悬挂着一只威武的猛虎,象征着主人的威严。 - 关键词:一冠、神虎、薇幕 4. 五树鸣蝉种柳门 - 解析
注释: - 侠者:指那些行侠仗义的人。 - 县门一见不通名:在县门相遇时,不打招呼就不认识(或没有听说过)。 - 入肆开尊侠气生:进入酒肆畅饮,表现出豪爽的气概。 - 却说吴中姓梅者:说到吴地姓梅的人。 - 曾过燕市吊荆卿:曾经经过燕市去吊唁荆轲。 - 路逢知己身先许:在路上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毫不犹豫地承诺帮助他。 - 事遇难平剑欲鸣:事情难以解决,剑已出鞘准备迎战。 - 自古英雄成济处
注释: 与季长沙老师及诸同辈侍宴太平叶刑部先生于禹庙 长沙太守西曹吏,从在南都数往还。 旧日为郎俱白首,今朝称寿对青山。 万松夹道将成石,一水当阶恰抱环。 陵寝年年谒春旦,偶因嘉客得重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好友聚会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太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和自己的感慨之情。 首联“长沙太守西曹吏,从在南都数往还。”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在长沙担任西曹吏的经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全斌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之处。 1. 高楼内苑隔尘凡,细雨斜通南浦帆: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高楼之内,仿佛与外界隔绝,只有细微的雨滴从窗户斜斜地飘落下来,穿过南浦的帆船。这里“内苑”指的是宫廷,象征着尊贵和权力;而“尘凡”则表示世俗和红尘。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宫廷生活的向往。 2. 只为承恩自霄汉,不关招隐向丛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