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女愁妖身画丹,夫行亲授不缝衫。
今朝死向中华地,犹上阿苏望海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掌握。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词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与现代汉语的表达的比较。因此,答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然后审清题干,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第一句:夷女愁妖身画丹,夫行亲授不缝衫。

“夷”,古时对少数民族的一种通称。“愁妖身”指在异族人中生活的女子,她们因受到汉族文化的熏染,已渐渐改变了自己的民族习俗。“身画丹”,即女子被汉族男子纳为妻室后,就要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接受汉族的文化教育。“夫行”,指丈夫出行。“亲授”是亲自传授之意。这句译文就是,那些生活在少数民族中,被汉族男子娶为妻室的女子,已经逐渐接受了汉族的风俗习惯,并亲自向丈夫学习汉族的礼仪。

第二句:今朝死向中华地,犹上阿苏望海帆。

“今朝”,意为“今天”。这句翻译为:现在她们已经死去了。“阿苏”,指日本,古代中国称日本为“倭国”“倭奴”“东倭”“扶桑国”等。“海帆”,即海船上的船帆。这句译文就是,她们今天已经死了。她们死后还登上日本的船只,望着大海中的帆船。

第三句:今人不见古时人,见亦如狂未歇心。

这句译文就是,今天的人无法看到古代人的魂魄,即使看到了,也像疯狂一般不能自已。“狂”,这里指痴迷。这句译文就是,今天的人无法看到古代人的魂魄,即使看到了,也像疯狂一样不能自已。

第四句:魂归何处?落日空江树。

“魂归何处?”这句译文就是,魂灵归于何处?“落日空江树”,这两句译文就是:夕阳映照在江面上,江边的树木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的亡魂在黄昏时分来到海边,眺望远处的日本海。诗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全诗没有直说亡魂如何怀念丈夫,而是通过女子的思念之情表现了对亡魂的同情。诗人从女子的角度出发,把对亡魂的同情和哀怜融入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了情感色彩,从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亡魂在黄昏时分来到海边,眺望远处的日本海的景象;最后四句表达了对亡魂的同情和哀怜。前四句写亡魂来到海边,眺望远方的日本海的景象,这是一幅凄美的画面,画面上是一片辽阔的海洋,海上有一艘孤零零的帆船,帆船上有一群正在捕鱼的渔民,他们正忙碌于捕鱼,而远处的天边却只有一轮落日,它映照在江面上,江边的树木显得格外凄凉。

末四句直接写亡魂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在你已不在了,我也无法见到你,即使见到了你也如同疯狂一样不能自制。这里的“狂”是指痴狂,也就是迷恋、痴迷。这句译文就是:现在你已不在了,我也无法见到你,即使见到了你也如同疯狂一样不能自制。

这首诗虽然写一个女子的亡魂在黄昏时分来到海边,眺望远处的日本海,但是并没有直接描写亡魂如何怀念丈夫,而是通过女子的思念之情来表现了对亡魂的同情和哀怜。诗人从女子的角度出发,把对亡魂的同情和哀怜融入景物之中,使得景物都具有了情感色彩,从而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