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庄儿一堡中,银镮小杏坠腮红。
妆成自不撩人看,起莝黄刍喂铁骢。
《边词》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
- 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
- 垂杨:杨柳树,此处指二月的柳树尚未发芽吐绿。
- 冰开:冰开始融化。
- 即今:如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敬忠在边塞任职时的一首作品,通过对比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县)和长安(今陕西西安)两个地方的春天景色,表达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以及他们对边塞风物的欣赏。首句中的“五原”指的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这个地区地处塞漠,气候严寒,风物荒凉,春天到来得很晚,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该地区自古以来的荒凉,还表明了诗人对此早有所闻。
诗的第二句“二月垂杨未挂丝”,描述的是五原地区的二月景象,垂杨即杨柳树,尚未发芽吐绿,没有形成柳絮纷飞的景象。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宁静的画面,与长安城中繁华的春景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句“即今河畔冰开日”,则是写到了当下的时节,河水解冻,河岸上的冰开始融化。这里的“即今”表示现在这个时候,而“河畔”则是指河边,冰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这一景象与前两句形成了时间上的呼应。
最后一句“正是长安花落时”,进一步加深了对两地春景的对比。长安作为帝都,其春天的花开往往比北方要晚,但此刻却迎来了花落的季节,这种对比更凸显了南北季节的差异和将士们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北不同的春天景色,展现了边塞士兵对家乡和帝都的深切思念。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荒凉的景象和京城春天的美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将士们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战争生活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