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纸鹞一丝提,四个金刚四块泥。
我亦谁家红顶搭,一天风雨看鹏飞。

【注释】郭恕先为富人子作风鸢图(风鸢,即风筝)偿平生酒肉之饷,富人子以其谩巳谢绝之意,其图必立遭毁裂(比喻被人毁坏)。久矣,予慕而拟作之(长久以来,我仰慕他的作品,想自己仿作一幅)。噫(感叹词),童子(指作者自己)知羡乌获之鼎不知其不可扛也(乌获是古代力士任政的外号,相传能举重3000斤。这里比喻作品力量之大,但人们却不知道它承受不起)。虽然(虽然如此),来丹计粒而食(来丹,指画师李来丹,字来丹)。乃其报黑卵必请宵练快自握也(意思是画工在绘画时一定要用夜光珠磨墨,以显其功力)。亦取其意之所趋而已矣(也是取其意境之所趋向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每一图(每一幅画面),必随景悲歌一首并张打油叫街语也(意思是在每一幅画作中,都要伴随景色抒发悲歌,并模仿叫卖的语言)。亦取其意而已矣(也就是取其意境之所趋向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赏析】

本诗是诗人郭恕先的《咏风筝》。风筝是我国民间传统玩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到了唐代更加盛行,当时称为“纸鸢”。后来风筝渐渐从娱乐用具变为竞技项目之一,成为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风筝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事物绀珠》记载:“汉末魏晋,飞鸢甚盛”,南北朝时期则称“纸鸢”。风筝的最初形态是木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材质也逐渐丰富起来,如竹、皮、纸、丝绸等。风筝最早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出现于东周后期,最初的筝都是用木头制作而成,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发展成现在的风筝形状。

风筝的发明,最早源于人们对鸟类的模仿,当人类发明了纸之后,他们发现,将风筝的线系在天上,然后放飞它,风筝会随风高高升起,在空中飞翔。因此,他们就把这种能飞上天空的风筝叫做“鹞”或“鸢”。风筝作为民间游戏,在汉代已经初具规模,唐宋时期已较为普遍。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京城开封已有“放烟火、耍闹儿”等活动。南宋时更是“放灯、走马、转关索、跑七巧、射柳、打弹、蹴鞠、筑长城、射箭、藏土偶”等民间游乐活动。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放风筝”。

风筝的传说故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孟姜女送寒衣”和“黄道婆造布机”。据说,在很久以前,江南有一位姑娘名叫孟姜女。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征去修长城,因劳累过度而死去。孟姜女十分悲痛,便千里迢迢地来到长城边寻找丈夫的尸体,可是一无所获。她只好把丈夫生前喜爱的衣服放在城墙洞里,痛哭失声。孟姜女的哭声感动了上天。天帝被感动了,于是下了一场大雪,把整个长城覆盖了起来,好让孟姜女能够找到丈夫的身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朋友,因为朋友是我们在困难时刻可以依靠的人。最后,我们还要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