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堪拟作钓竿横,岂有干云拂雾情。
寄语风霜休更忘,只今已自瘦伶仃。
【解析】
此诗以竹为题,托物言志。前两句写竹竿之形,后两句写竹竿之情。竹竿横卧水面,恰似一钓竿,故云“只堪拟作钓竿横”,而其干枝挺拔,则又有干云拂雾的情致,所以诗人说它“岂有干云拂雾情”。但“风竹”却“寄语风霜休更忘”,即告诉风霜不要忘了这竹竿。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因为“风竹”在风中摇曳,故自己处境也“已自瘦伶仃”。“瘦伶仃”是“孤独”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处境。
【译文】
只堪比拟成一根钓竿横卧,哪有凌空高翔拂过云雾的情怀?
寄语风霜千万不要忘记,如今已经独自凄凉孤零。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借竹竿之形,抒写自身之志。起句“只堪拟作钓竿横”,用比兴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竹竿的外形特征。“竿横”、“干云”、“拂雾”等词,既写出了竹竿的形态特点,又写出了竹竿所蕴含的高远、飘逸的品格,从而为下面抒写自身的志向作铺垫。次句“岂有干云拂雾情”,则是诗人对前一句的解释和申发。诗人把竿横与干云拂雾相联系,进一步说明竿横的意象所蕴涵的崇高品格和高远志向,表达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不屈于权势、追求高洁人格的思想。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自身志向的表白上,而是接着写到自己的处境。“寄语风霜休更忘”,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所作的一种设想。在这里,诗人把风和霜拟人化了,说它们不要忘掉诗人的志向。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又表现了他不甘于寂寞、不愿屈服的性格。“寄语”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风霜的嘱托,也表现了自己面对现实、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已自孤零”,这是全诗最末一句。诗人在表达完对自身处境的设想之后,便直接点明自己的处境:“已自孤零。”这既是对前面“寄语风霜休更忘”的回应,又是对前面“岂有干云拂雾情”的深化,表明诗人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力来面对现实的不幸。
此诗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中间两联通过比兴手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出竹子的形象特点,并借此抒发诗人不媚俗世、清高自许的品格。最后两联由竹子写到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不屈于命运安排,甘于孤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