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彭城写岁寒,何缘春色忽黄檀。
正如三醉岳阳客,时访青楼白牡丹。

《牡丹竹》原文如下:

我学彭城写岁寒,何缘春色忽黄檀。 正如三醉岳阳客,时访青楼白牡丹。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我学彭城写岁寒” - “彭城”指的是古代徐州一带的地名,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对寒冷季节的坚持和创作。
  2. “何缘春色忽黄檀” - “黄檀”是一种珍贵的木材,此处指春天的色彩突然变得如此鲜艳,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欣赏。
  3. “正如三醉岳阳客” - “三醉”形容多次饮酒,而“岳阳客”则可能是指曾在岳阳有过多次畅饮经历的人。这里的比喻可能意味着诗人在艺术创作中的放纵或追求。
  4. “时访青楼白牡丹” - “青楼”指的是烟花之地,而“白牡丹”可能指的是美女。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不时探访那些繁华之地,寻找灵感的情景。

译文:

我模仿彭城的冬天,试图捕捉那种严寒中的美丽;然而,春天的色彩为何会突然如此明亮,如同黄檀木般耀眼?就像我曾三度沉醉于岳阳的美酒之中,时常造访那些繁华的青楼,探寻如白牡丹般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冬日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以及诗人在不同场合(如青楼)的探索和追寻,展现了一种对美的不断追求和向往。徐渭用简洁的意象,传达了他对于自然美、人文情怀和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