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血为转磷,人血为野火。
何为松柏间,赤轮陟如跛。
人言鬼炬微,神者赤而大。
驺导向空驰,填云盛旗马。
枯冢僻且荒,来游则云那。
我欲往询之,恐即无可话。
隔河闻於菟,黄犊夜在野。
一夫呼以驰,炬灭松露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野火”,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诗歌进行逐句的解读。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注意理解诗句的含义;二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三是赏析诗句的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译文:
野火是用马的血炼成的磷火,人血是燃烧的野火。
为什么人死后埋在松柏之间?赤色的太阳从云层中升起。
人们说鬼火微弱,而神火则是赤色巨大。
驺车在前面飞驰,旗帜上绘着云彩和战马。
枯死的坟墓偏僻荒凉,我来游览却觉得茫然无所知。
我要去询问这是什么原因,恐怕就没有可谈论的事了。
隔着河岸听见有狐狸叫,黄毛的小牛在野外吃草。
一人呼唤就驱马飞奔,火光熄灭松木露水流淌。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马血、人血作磷火,用松柏间来比喻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用赤轮陟如跛、黄犊夜在野、来游则云那等自然现象,来象征人间世事无常,变幻莫测。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着描写与抒情,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富有哲理性。
首联以马血、人血炼成磷火,形象地比喻人的生死轮回。“何为松柏间”一句,以松柏间赤轮陟如跛,暗比人之生死。诗人用“来游则云那”“来游”二字表明自己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对人生无常的认识。第二联写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人言鬼炬微,神者赤而大。”意思是人们说鬼火微弱,但神灵的火光却是赤色巨大,暗指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只是暂时的,转瞬即逝,只有神灵的火光才是永恒的。第三联写诗人面对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感到茫然无知,无所适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认识。第四联写诗人来到坟前,发现坟墓荒芜,一片凄凉。“我欲往询之,恐即无可话。”诗人想要去探询这其中的原因,但又担心没有什么话可以讲。第五联写诗人听到隔河传来狐狸叫的声音,看到黄牛正在野外吃草。“一夫呼以驰,炬灭松露泻。”一个农夫呼喊着骑马而去,火光熄灭后松木上的露水也流了下来。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来表现人世间的繁华与衰败,以及人生短暂。
此诗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