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所佩剑,不审值何许。
佩剑以钓鱼,于义亦何取。
一日几垂竿,竿竿可几鲤。
乃至捐漂厨,庸以益渔腑。
我取鱼之剑,聊略为渔估。
即非百金资,可易数月黍。
渔也智绝伦,何独昧兹举。
肠饥乞可为,剑去何所仗。
之楚复之汉,渔并仗剑往。
可以负渔竿,踉蹡见刘项。
猝办恐后时,载质先出疆。
王郎不钓鱼,故亦无竿饵。
闻郎所持竿,贯以山中紫。
毫长一寸馀,竿只五寸止。
居则南狎越,行则北声燕。
淮阴剑三尺,郎剑五寸县。
归来报千金,漂母是何人。
封侯剑不取,却取钧竿亲。
徐渭的《送王雪渔北上》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王雪渔北上旅途的深情祝愿和对其品格才能的高度赞赏的诗作。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理想的追求。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淮阴所佩剑:淮阴,指古代淮阴侯韩信,以勇猛善战闻名,此处可能借指王雪渔英勇善战的形象。所佩剑,指王雪渔随身携带的宝剑。
不审值何许:王雪渔所持之剑,具体属于何处,诗人无法得知。这一句表达了对王雪渔行踪的不确定感。
佩剑以钓鱼:王雪渔带着他的宝剑去钓鱼,这是为了生计,也可能是为了实践某种理想。
于义亦何取:用剑钓鱼,从道义上讲,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理由,但诗人认为这种行为或许有他的特殊意义。
一日几垂竿:王雪渔一天到晚都在钓鱼,表现出他对钓鱼的专注和执着。竿,即钓鱼用的长竿。
竿竿可几鲤:每次垂钓都能钓到几条鱼,显示了王雪渔的捕鱼技巧非常高明。
乃至捐漂厨:王雪渔甚至放弃了家中的食物,只带足够维持基本生活的干粮,显示出他的节俭或是对这次旅行的重视。
庸以益渔腑:这样做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经济基础,增强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取鱼之剑:诗人选择使用王雪渔的宝剑,可能是看重其价值或认为它能更好地体现王雪渔的品德。
聊略为渔估:虽然王雪渔的剑并非贵重之物,但诗人还是选择用它来估算一下渔获的价值,这体现了一种对朋友的理解和尊重。
即非百金资:即使不用剑来估价,也不需要用到百金(即大量的钱财)来交换。
可易数月黍:用剑来评估渔获并不划算,用这些钱可以买几个月的粮食,更实际。
渔也智绝伦:王雪渔的智慧达到了极致,即使是普通人也难以比拟。
何独昧兹举:诗人不解为何其他普通人不能像王雪渔这样明智地选择生活方式。
肠饥乞可为:王雪渔因为饥饿而向人乞讨,这反映了他的困境和无奈。
剑去何所仗:没有了宝剑,他还有什么可以用来依靠或保护自己的力量呢?
之楚复之汉:王雪渔最终回到了楚国,然后又去了汉朝,表示他在旅途中不断地更换地方。
渔并仗剑往:他一边捕鱼一边随身带着剑前往各地。
可以负渔竿:即使没有金钱,也可以带着渔具,自由自在地去捕鱼。
踉蹡见刘项:可能意味着在途中遇到了刘项等人,尽管他们地位显赫,但对王雪渔来说,他们只是过客。
猝办恐后时:突然之间有了重要的事情发生,担心时间不够用。
载质先出疆:可能需要携带重物先行离开边疆地区。
王郎不钓鱼:王雪渔不钓鱼,因此也没有需要准备的饵料或工具。
闻郎所持竿:听说王雪渔所持的是山中的紫竹做的钓竿。
毫长一寸馀:钓竿的长度大约一寸多。
竿只五寸止:与王雪渔的钓竿相比,其他钓竿都很短小。
居则南狎越:王雪渔居住时喜欢南方的水乡生活。
行则北声燕:出行时喜欢北方的声音和环境。
淮阴剑三尺:淮阴侯韩信的宝剑长约三尺。
郎剑五寸县:王雪渔使用的宝剑只有五寸长。
归来报千金:回来时带回了千金作为回报。
漂母是何人:这位漂母是谁,可能是一位帮助过王雪渔的人。
封侯剑不取:王雪渔拒绝了封赏高官的宝剑,而是选择了普通的生活。
却取钧竿亲:选择与普通人一样的简单生活,亲近自然。
《送王雪渔北上》是一首充满深意、感情真挚且语言生动的诗作。徐渭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王雪渔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友情和理想追求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每个句子都充满了情感,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以及对朋友性格特点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既聪明又富有人情味的朋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