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朵虽不润,芝色坚且古。
根须络拳石,如筋蚀臂股。
络古不复脱,初芽宁藉土。
石色既巳黄,芝紫亦稍妩。
有如意魁梧,状貌乃妇女。
谷城吊老人,泪下潸如雨。
置我笔研间,长与留侯语。
吴季子饷我细腰壶芦石上芝二首
芝朵虽不润,芝色坚且古。
根须络拳石,如筋蚀臂股。
络古不复脱,初芽宁藉土。
石色既巳黄,芝紫亦稍妩。
有如意魁梧,状貌乃妇女。
谷城吊老人,泪下潸如雨。
置我笔研间,长与留侯语。
注释:
- 吴季子: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以德行著称。
- 馈赠:赠送。
- 细腰壶芦:一种水生植物,也称作“水仙”,形状细长。
- 石上:石头上。
- 芝:这里指的是水仙花。
- 络拳石:像拳一样盘结在石头上。
- 如筋蚀臂股:就像筋一样侵蚀着手臂和大腿。
- 石色既巳黄:石头的颜色已经变黄了。
- 芝紫亦稍妩:水仙花的紫色也显得稍微艳丽。
- 如意魁梧:形容如意的形状高大而有力。
- 状貌乃妇女:形容如意的形态像妇女。
- 谷城吊老人:指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谷城(即沈尹戌)在城楼上吊唁一位老人。
- 潸如雨:流泪的样子,潸是形容眼泪流下的样子。
- 笔研:笔砚,文房四宝之一,这里指书写工具。
- 长与留侯语:常常和张良交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收到友人赠送的水仙花后,写下的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情厚意的感激之情。
首两句“芝朵虽不润,芝色坚且古。”描述了水仙花虽然不够娇嫩,但其颜色古朴而坚韧。接着,“根须络拳石,如筋蚀臂股。”描写了水仙花的根须盘曲如拳,如同筋脉一样侵蚀着周围的石头,形象生动。
“络古不复脱,初芽宁藉土。”表明水仙花的根须已经牢牢地盘绕在石头上,即使经过岁月的变迁也不会脱落,而它的幼苗也需要土壤才能生长。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水仙花的坚韧和顽强,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惜。
接下来的诗句,“石色既巳黄,芝紫亦稍妩。”进一步描述了水仙花的颜色变化,从黄色到紫色,都显得更加艳丽。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美好与深厚。
最后两句“有如意魁梧,状貌乃妇女。”将水仙花比作一个高大有力的如意,而其形态则更像一位妇女。这样的比喻既展现了水仙花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整首诗通过描绘水仙花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情厚意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