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白云里,水复更山重。
已化双飞舄,空传九节筇。
石函藏秘诀,宝剑瘗铦锋。
境胜华阳洞,形高天柱峰。
寻真何处问,学隐此情钟。
阮肇留遗事,刘晨觅旧踪。
佩悬青玉镂,丹熟紫金镕。
咒法能驯虎,轻身可跨龙。
蟠桃开蓓蕾,芝草长丰茸。
日月同驹隙,乾坤等蚁封。
蓬莱知路永,阆苑得春浓。
鹤老应摧羽,鱼潜不露喁。
唐诗存古碣,秦爵授枯松。
树穴穿飞鼠,岩空集稚蜂。
生涯从澹泊,景物自从容。
颇觉游多趣,何烦闷少悰。
石香炊饭软,泉冽酿醅醲。
自有逃名志,宁无学古胸。
疏狂李太白,风致郭林宗。
羡子能行乐,来归日下舂。
和吕德昭春日游问政二十韵
仙人居住在白云深处,山重水复更显幽深。
仙家已化为双飞的白鸟,只留下九节杖作为传宗接代的象征。
石函中藏着神仙的秘诀,宝剑锋利可以斩断毒龙之锋。
这里的风景胜似华阳洞,山峰高耸直插云霄。
寻求真道何处可寻,学习隐逸之情在这里更加钟情。
阮肇留下了仙人的故事,刘晨寻找仙人旧踪。
佩戴着青玉镂空的装饰品,丹砂炼制出紫色金箔般的精华。
能够用法术驯服猛虎,轻身功夫可以骑上腾云驾雾的龙。
蟠桃开出了蓓蕾,芝草长出了丰茸。
日月如同骏马驹子一般奔驰,天地如同蚂蚁一样微不足道。
到达蓬莱就知道道路永远通达,到阆苑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浓郁。
鹤老应该被折断它的羽翼,鱼潜藏而不露出它的声音。
唐诗中存留着古人留下的碣石,秦爵授予枯萎的老松。
树根穿过飞鼠的洞穴,岩石中聚集着稚嫩的蜜蜂。
我的生涯追求淡泊宁静,景物自会从容不迫。
我非常欣赏游历的乐趣,何必烦闷少些忧愁?
石头上的香气可以煮饭,泉水的清凉可以酿米酒。
我自有逃避名利之心志,哪有学古之人的胸襟?
我疏狂如李白,风度与郭林宗相似。
羡慕你能够快乐地游玩,回到故乡时能享受春光。
【赏析】
《和吕德昭春日游问政二十韵》,唐代诗人王勃所作。这首诗是一首应和之作,诗中所表达的主旨是颂扬吕德昭的政绩和品德,同时抒发自己对政治理想境界的追求。诗题中的“问政”指询问政事,即问政于民。全诗以赞美为主,表达了作者向往太平盛世的思想情怀。
首二句写景,“仙家白云里”,写出了仙家居住的地方,在仙境之中,自然远离尘世。“水复更山重”,描绘出一个山环水抱、水复山重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谧安详的意境。
第三四句写吕德昭的功德,“已化双飞舄”,“传九节筇”,这是对吕德昭的赞誉。传说吕公(吕德昭)曾经骑着一条名叫九节的竹子,化为一双白鸟而去,因此得名九节翁。这两句诗赞美了吕德昭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敬仰之情。
第五六句描写吕德昭的住所。“石函藏秘诀”,这里的“秘诀”指的是仙家的智慧和学问。“宝剑瘗铦锋”,宝剑锋利无比,象征着吕德昭的勇猛和坚定。这两句诗赞美了吕德昭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
第七八句描写吕德昭的住所环境。“境胜华阳洞”,“形高天柱峰”,这两处都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境之地,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吕德昭的崇高地位和美好品质。
第九十句写吕德昭的精神世界。“寻真何处问”,“学隐此情钟”,吕德昭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不再需要去寻找真正的答案或理由了。这里的“寻真”指的是寻找真理或意义,“学隐”则是指隐居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第十十一句描写吕德昭的品质。“阮肇留遗事”,“刘晨觅旧踪”,阮肇和刘晨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们分别留下了一些美好的故事或遗迹。这里的“阮肇”、“刘晨”都是对吕德昭的一种比喻和象征,表示吕德昭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和魅力。
第十二三句描写吕德昭的生活态度。“佩悬青玉镂”,“丹熟紫金镕”,这里用“佩悬”、“丹熟”等词来形容吕德昭的生活状态和修炼成果。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吕德昭的超然物外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第十四五句描写吕德昭的修行成就。“咒法能驯虎”,吕德昭掌握了神奇的法术,能够驯服凶猛的野兽。这里的“驯虎”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寓意着吕德昭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轻身可跨龙”,吕德昭具有超凡的能力,可以轻松地骑上龙而飞翔于天际。这里的“跨龙”也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寓意着吕德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荣耀。
第十六七句描写吕德昭的人生哲学。“蟠桃开蓓蕾”,“芝草长丰茸”,这里用“蟠桃”、“灵芝”等词语来比喻吕德昭的美好品质和卓越成就。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吕德昭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第八十句描写吕德昭的社会影响。“日月同驹隙”,“乾坤等蚁封”,这里用“日月”、“乾坤”等词汇来象征宇宙的广阔和浩瀚。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吕德昭的伟大影响力和崇高地位。
最后两句总结全诗。“蓬莱知路永”,“阆苑得春浓”,这里是对整首诗歌的总结和升华。通过这样的总结,表达了对吕德昭的赞美和敬意之情。
王勃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的理想境界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同时,他的语言优美华丽,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