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宰斯邑,倏忽十月馀。
县庭纷聚讼,好怀那得舒。
自春已逾夏,光景过隙驹。
人生百年间,何为事区区。
今晨偶公出,庙门坐斯须。
山光列图画,树声杂笙竽。
欣然乐闲适,不受凡俗拘。
吟眸豁无际,群峰环四隅。
愧匪廊庙器,亦非山泽臞。
自甘牛刀试,民瘼何由苏。
所期岁丰稔,忧时嗟术疏。
终当化淳俗,击壤歌唐虞。

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

我来到这个县城,仅仅十个月过去了。

县庭纷聚讼,好怀那得舒。

自春已逾夏,光景过隙驹。

人生百年间,何为事区区。

今晨偶公出,庙门坐斯须。

山光列图画,树声杂笙竽。

欣然乐闲适,不受凡俗拘。

吟眸豁无际,群峰环四隅。

愧匪廊庙器,亦非山泽臞。

自甘牛刀试,民瘼何由苏。

所期岁丰稔,忧时嗟术疏。

终当化淳俗,击壤歌唐虞。

注释:

来:来到。宰:做官。

倏忽:忽然、很快的样子。十日许:十天左右的时间。

纷:多而杂乱。讼:诉讼。

好怀:愉快的心情。那得:怎么能够。舒:舒展。

逾:超过,越过。过:经过。隙驹:缝隙中的骏马,比喻时间过得快。

何为:为什么。区区:拘束、狭隘的样子。

廊庙器:指有官职的人或官员。也:表示转折的副词(不是、不是)。

牛刀:比喻有本领的人处理小事。试:尝试、试一试。

所期:所希望的。丰稔:谷物丰收。

忧时:忧虑时事。嗟:感叹。术:办法、方法。

淳俗:纯正的风俗。击壤: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比喻百姓。歌:歌颂。唐虞:指尧和舜。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于元和九年(814)春到江州赴任途中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人在江州担任司马期间,经常去城隍庙烧香拜佛,并游览了城隍庙前的山水美景。他在这里观赏到了美丽的景色,心情十分舒畅愉快。这首诗就是他游览城隍庙时写的。

首联“我来宰斯邑,倏忽十有余”写自己到江州任司马才十个月,就游览了江州城的山川胜景。诗人用“宰”、“余”两个字来表现自己在江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政绩卓著。

颔联“县庭纷聚讼,好怀那得舒。”写自己到任不久,就遇到许多棘手的事情,自己的心情无法得到放松。诗人把官场上的纷争比作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的景象,形象地说明了自己的仕途并不顺利,心情十分郁闷。

颈联“自春已逾夏,光景过隙驹。”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烦。诗人用“自春已逾夏”来说明自己已经度过了很多个春夏秋冬,而自己却依然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光景过隙驹”则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就像一匹骏马从缝隙中快速穿过一样。诗人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仕途艰难和时间的飞逝,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之情。

尾联“人生百年间,何为事区区。”诗人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短短百年之间,何必过于拘泥于一些琐碎的事情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

最后一句“终当化淳俗,击壤歌唐虞。”诗人用一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言行来改变当地的风俗习惯,让百姓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如同唐尧和虞舜那样的美好时代。这句诗既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百姓的关怀和关爱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描写风景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江州城隍庙前的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