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春寒春事微,却怜玉蕊竞芳菲。
陇梅欲发花先落,岸柳才舒絮已飞。
登眺正宜浮白醉,招游不信踏青归。
吟成谩讶多奇句,郢曲由来和者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的分析:

注释:

  • 塞上春寒春事微:塞上(即边塞)春天的寒冷使得春天的事务(如农作等)显得微弱。
  • 却怜玉蕊竞芳菲:却,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春天寒冷,但仍然欣赏着梅花竞相开放的美丽。玉蕊,指梅花。
  • 陇梅欲发花先落:陇上(即山丘上的)梅花想要开放却先凋谢了。
  • 岸柳才舒絮已飞:岸边的柳树刚刚舒展枝条,柳絮就已经飘散在空中。
  • 登眺正宜浮白醉:登高远望景色正好适合饮酒畅快。浮白,古代酒器名,此处指喝酒。
  • 招游不信踏青归:邀请朋友出游时不相信他们会因为赏花而回来。
  • 吟成谩讶多奇句:吟诗创作时自认为有很多奇特的句子。谩,意为空泛,这里指自己以为。
  • 郢曲由来和者稀:郢地的曲调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并演奏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比塞上与陇梅、岸柳与柳絮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最后一句总结全诗,以“郢曲由来和者稀”点明主题。

译文:
塞上的春风冷,春天的事也显得不那么明显。尽管如此,我依然喜欢看那些在冬末春初竞相开放的梅花。然而,陇上的梅花似乎还没完全开放就已经开始凋零了。河岸边的柳树,它的新叶刚展开,柳絮已经飘飞在空中。登高望远,正是欣赏这美景的时候,可以喝着美酒,尽情享受。在春天里邀请朋友外出游玩,他们却不会因为赏花而留在这里。即使我写下了许多新奇的句子,也可能没有人能理解它们的意思。自古以来,郢地的曲调就很少有人能领会和演奏出来。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人生的无常感。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