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戎马任纵横,此日长驱气转盈。
两镇元戎争料敌,一时健旅尽婴城。
楼烦碛外朝鸣角,石岭峰头夜合营。
燕壁晋藩俱咫尺,令人击目泪如倾。
【注释】:
乙亥警: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冬。“乙亥”指这一年的农历十月初七。
长驱:指大举进兵。气转盈:形容士气高涨。
两镇元戎:指西夏的两个军头,即李元昊和李元臣。料敌:预测敌人的行动。健旅:健壮的士兵。婴城:据守城池。
楼烦碛外朝鸣角,石岭峰头夜合营:楼烦是今宁夏灵武市东南,古时有楼烦水。碛,沙石流地,多风沙。朝鸣角,指在楼烦碛外鸣角报时。石岭峰头夜合营,指在石岭峰顶设营扎寨,这里暗指西夏军队设伏。
燕壁晋藩:指宋朝的燕云十六州,今属河北省,在山西东北、河北北部一带,为北宋边防要地。
击目:使眼睛发亮的意思。
赏析:
《乙亥警》这首诗写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冬天。当时宋与辽、夏交战,作者以一位普通兵士的身份,从士兵的视角,描写了战争的情景。
诗的前四句写宋兵士气高昂,准备向敌人进攻。首句说:“频年戎马任纵横”,意思是多年来打仗,我身经百战,无所畏惧。次句说:“此日长驱气转盈”,现在士气旺盛,决心长驱直入,一举打败敌人。第三句说:“两镇元戎争料敌”,双方将领都在猜测对方的意图,都想先下手为强。最后一句说:“一时健旅尽婴城”,那些强壮的士兵都纷纷据守城池,准备战斗。整首诗气势磅礴,充分表现了宋军的高昂士气和英勇斗志。
诗的后四句写宋军在战斗中的胜利。前两句说:“楼烦碛外朝鸣角,石岭峰头夜合营”,楼烦是西夏的一个地名,这里指西夏军队在楼烦碛外鸣角报时,石岭峰头则是指在石岭峰顶设营扎寨的西夏军队。这两句描绘出一幅西夏军队在楼烦碛外和石岭峰头设伏、准备迎战的生动画面。接着两句说:“燕壁晋藩俱咫尺,令人击目泪如倾。”燕壁是宋朝的燕云十六州之一,这里指宋朝的燕云十六州在西夏军队的近前,使人感到十分震惊,不禁流下眼泪。
这首诗从一个小兵的视角出发,通过描写宋军在战斗中的表现,充分表现了宋军的昂扬斗志和英勇气概,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