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从题咏想琅玕,春老空亭客梦寒。
渭水千竿何处挹,沱阳三径几时看。
残枝未许喧乌雀,遗韵犹堪下凤鸾。
惆怅此君不可作,惟馀汗简照心丹。
【注释】
《咏竹诗》,指宋代诗人文天祥的《题王元之墨竹图》一诗。此诗为作者在江西时所作,以抒其怀。
宁:通“ning”,安宁。
署(shǔ):官名,这里指做官。
次:其次。
想:思考。
琅玕:美玉名。
春老:春天已过。
客梦寒:梦中感到寒冷。
渭水千竿:用《庄子》中的故事,说渭水边有千竿竹。
沱阳三径:用陶潜《归去来辞》中的故事,陶渊明在归隐田园后,在宅旁开辟了三段小径,叫“三径”。
残枝未许喧乌雀:意思是说竹子虽然已经残败了,但仍然不许乌雀来栖息。
遗韵犹堪下凤鸾:意思是说竹子的余韵还足以引来凤凰和鸾鸟。
惆怅此君不可作,惟馀汗简照心丹:意思是说惆怅这竹子不能成为栋梁之材,只有它的书卷可以照亮我的心灵。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任江西提刑时所写。诗一开始便感叹“宁署壁间刻马端甫公咏竹诗而竹与人俱不可睹矣”:我曾在壁上刻下马端甫咏竹诗的诗稿,可竹和人都看不见了。然后才转入正题:我想到那清雅绝俗的竹,想到它与人的情缘。
第一句“偶从题咏想琅玕”起笔即点出题意,“琅玕”是美玉名,这里借指竹。这句的意思是:“偶尔吟咏赞美竹子,想到它像美玉一样清纯。”第二句“春老空亭客梦寒”承接上文,描写自己的心境。这句的意思是:“春天将尽,空寂的亭中只有我的梦冷冰冰地睡去了。”
第三、四两句“渭水千竿何处挹”,“沱阳三径几时看”,继续描写自己的心情。渭水千竿指的是渭水边的竹林,沱阳三径指陶公辟的三径故事,都借以表达自己对竹林的向往之情。
第五句“残枝未许喧乌雀”,“遗韵犹堪下凤鸾”,写竹子的品格。残枝不容许乌鸦雀儿栖息;竹子的余韵足以吸引凤凰和鸾鸟来栖息。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惆怅此君不可作,惟馀汗简照心丹”抒发作者的悲慨。惆怅的是竹子不能成为栋梁之材,只有它的书卷可以照亮我的心灵。
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