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秋色里,容易别愁生。
朝市非君意,乡原是客情。
天寒一水阔,木落万山清。
是处宜高隐,何须叹转萍。
【注释】徵君:指诗人的朋友。秋色:深秋景色。那堪:怎堪,怎么承受。朝市:朝廷和市场。非:不是。乡原:家乡的原野。转萍:随风漂泊的浮萍。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五年(746)。当时诗人在长安任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白、杜甫、王维等同游于长安,与岑参、高适、王昌龄、常建等人过从甚密。诗中写留别征君,表现了作者欲归不得的思想感情。
首联“那堪秋色里,容易别愁生”。秋天是离别的季节,也是最容易使人感伤的时节。这两句以“那堪”领起,写出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也暗示出离别的原因。秋天的景色容易引发人的离愁别绪,而此时又不得不和友人分别,所以心情更加难过。
颔联“朝市非君意,乡原是客情”。“朝市”指的是朝廷和市场,这里用来形容官场生活,“君意”指的是朋友的意愿,表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乡原”是指家乡的原野,这里用来形容远离故乡的生活,表示内心的感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颈联“天寒一水阔,木落万山清”。“天寒”指的是天气寒冷,用来形容大自然的变化;“一水”指的是一条河流,用来形容宽阔的水面;“木落”指的是树叶飘落,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万山”指的是无数的山峦,用来形容辽阔的山林。这两句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也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尾联“是处宜高隐,何须叹转萍”。这里的“高隐”指的是隐居生活,用来形容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转萍”指的是漂浮不定的浮萍,用来形容人生的无常。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表达自己的心情,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