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卧空山久,僧闲白日长。
予方狎湖海,尔却疲津梁。
地僻游难到,禅栖世可忘。
谁知此峰外,高浪杳茫茫。

【注释】

高峰坞:位于江西庐山。卧佛寺:在峰顶,相传有高僧睡卧其中而得名。

尔:你。

地僻:地势偏僻。

禅栖:僧人居住之地。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庐山的写景之作,表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向往自由、远离尘世的愿望。

首联“佛卧空山久,僧闲白日长”。这两句写出了佛寺的幽静与僧侣的清闲。佛寺坐落在高山上,四周寂静,只有佛祖在静静地坐卧着,显得十分安详。而和尚们则过着悠闲的生活,白天无事可做,只能打坐参禅。这两句诗通过对佛寺和僧侣的描写,为全诗定下了宁静、超然的氛围。

颔联“予方狎湖海,尔却疲津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于佛教的向往。“我”曾经迷恋于繁华的湖海世界,而“你”却选择了修行的道路,过着清苦的生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佛教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恶。

颈联“地僻游难到,禅栖世可忘”。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佛寺的地理位置和其带来的宁静氛围。因为地处偏僻,很少有人能够到达这里,所以这里的游人很少;而佛寺则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之地,让人们可以忘却世间的纷争和烦恼。这两句诗通过对佛寺和游人的描写,展现了佛寺的独特魅力和对人们心灵的吸引力。

尾联“谁知此峰外,高浪杳茫茫”。这两句是对佛寺之外的世界的描写。由于佛寺的位置偏僻,外界的世界难以触及。而诗人则更加珍惜这种清净的环境,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两句诗通过对外界世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寺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佛寺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的信仰和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具艺术性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