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都千骑领东方,海国行春满路光。
人自楚材来郢上,名同汉吏起渔阳。
重歌麦垄双岐似,旧憩棠阴百里强。
共道下车偏得岁,却愁天阙去含香。
诗句原文:
身都千骑领东方,海国行春满路光。
人自楚材来郢上,名同汉吏起渔阳。
重歌麦垄双岐似,旧憩棠阴百里强。
共道下车偏得岁,却愁天阙去含香。
注释与译文:
- 身都千骑领东方:描述通州守张聚征的威仪和权力,”千骑”象征其强大的军事或政治力量,而”领东方”则表明其在地方的影响力。
- 海国行春满路光:春天的景象在海面上反射出光彩,象征着繁荣与活力,同时暗指其治理下的地方充满了生机。
- 人自楚材来郢上:这里的“楚材”指的是楚国的才能之士,“郢上”是楚国的中心城市,意味着张聚征从楚国引进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 名同汉吏起渔阳:汉吏起渔阳暗示了张聚征在汉代以官员的身份来到渔阳,可能是指他在地方的政治地位与功绩,与“汉吏”相呼应。
- 重歌麦垄双岐似:通过歌声描绘麦田的美景,”双岐似”可能是对麦田中两棵相似植物的比喻,象征和谐共生。
- 旧憩棠阴百里强:棠阴指树木荫蔽的地方,百里强则形容这个地方非常宽广。这里暗示张聚征治理的地方广袤且有影响力。
- 共道下车偏得岁:表达出人们普遍期待他的到来会为当地带来好的运势或年景。
- 却愁天阙去含香:虽然人们都期待他的到访会带来好运,但同时也担心皇帝(天阙)离开后,他可能无法持续保持这种好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通州守张聚征的描述,展现了其治理能力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首句中的“千骑”和“东方”强调了他的权威和管辖范围,而“海国行春满路光”则展示了其治理下地区的繁荣景象。接着的诗句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人自楚材来郢上”),表达了他能够吸引并利用优秀人才的能力,这反映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对人才的重视。最后两句则是对张聚征治理效果的普遍期望,以及对其未来能否继续维持这种良好状态的担忧。总体上,这是一首赞美与期待并存的诗,既有对张聚征能力的肯定,也有对他未来表现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