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砧声断火云收,力尽深闺泪暗流。
谁道玉门寒信杳,妾心何日不如秋。
诗句:
五月砧声断
译文:
傍晚的砧声断了,灯火渐灭。深藏在闺中的我泪流满面,无人知晓这心中的悲苦。
注释:
- 五月砧声断
- 暮砧声断火云收
- 力尽深闺泪暗流
- 谁道玉门寒信杳
- 妾心何日不如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思妇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以及深深的孤独感。整首诗以夜晚的砧声为线索,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深闺中的痛苦与挣扎,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意。
暮砧声断火云收,力尽深闺泪暗流。
谁道玉门寒信杳,妾心何日不如秋。
诗句:
五月砧声断
译文:
傍晚的砧声断了,灯火渐灭。深藏在闺中的我泪流满面,无人知晓这心中的悲苦。
注释:
【注释】: (1)《易水歌》: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临行前在易水边送别好友高渐离,作《易水歌》。 (2)华三:作者的朋友。 (3)南:指南方。 【译文】: 我弹起宝剑唱什么?秋风满船挂帆归。 艰难为客已倦人,惨淡相随感可怜。 世路如同浮云外,乡心犹似落日前。 西风吹过易水边,因之而泪洒如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方送别朋友的诗作。首句“弹铗”二字,点明送别的场景和心境
诗句释义 1 浮名:虚名,没有实际价值的名声。 2. 那足恋:不值得留恋。 3. 风雨问归途:风雨交加时询问自己的归路,形容在外漂泊的艰辛。 4. 客泪三年尽:指在异乡度过的三年中流下了许多泪水。 5. 乡心一雁徂:乡愁随着大雁南飞而愈发强烈。 6. 衣将裁薜荔:打算用薜荔皮做衣服。 7. 帆欲挂蘼芜:打算用蘼芜(一种植物)来做船帆。 8. 明镜刀头夜:夜晚的镜子上因刀光反射而映出锋利的刀影。
顾光禄管山人轩窗坐月分得生字 冬夜月仍满,入林疏影横。 霜清薜荔色,雁度关山情。 对酒兴难尽,披裘寒更生。 故园丛菊在,寂寂照残英。 注释: 1. 顾光禄:这里指顾光,可能是指顾况或顾光禄,一位唐朝诗人。 2. 管山人:这里指管领山林的人,可能是顾况的自谦之称。 3. 轩窗:窗户。 4. 生字:可能是顾况当时所写诗的题目。 5. 冬夜月仍满:冬天的夜晚月光仍然明亮。 6. 入林疏影横
【注释】 西南:指送别之地。黄清父:人名,生平不详。 汉月行行远:指明月在天空中运行。 蛮风一一新:指南方的风吹拂着你。 雨凉鸿雁晚:指雨水让鸿雁感到凉爽。 花暖碧鸡春:指花儿温暖了碧鸡(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春天的气息。 王阳驭:即王羲之的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西南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全诗四句一联,每句七字,押韵平仄协调。第一联起得苍劲,第二联写景如画,第三联写情如真
注释: 行人岁暮返,而汝独孤征。 行人在岁末返回家乡,而你独自在外漂泊。 总惯无家别,非轻作客情。 习惯了没有家的感觉,并不轻视做客的心情。 层冰岐路仄,落月大堤平。 路上有层层的冰,大堤上月光明亮。 莫上高楼宿,应多哀雁声。 不要登上高楼住宿,因为会有多声哀伤的雁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年末回家时所经历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行者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旅途艰辛的感慨。
注释: 1. 彗经旬不灭:彗星经过,十天仍然没有消失。 2. 十月彗星见:十月出现彗星。 3. 亘旬光丈馀:经过的时间长达十天,光芒有丈把长。 4. 银河不用扫:不必用扫帚去清扫银河。 5. 天意欲何如:天意将会怎样呢? 6. 避殿君王诏:为了躲避宫殿,君王下达了诏令。 7. 登台太史书:登上台阶向太史报告。 8. 杞人忧国泪:像杞国人担心国家的灭亡而哭泣一样。 9. 占夜几踌躇:占卜夜晚的吉凶
【注释】 又得潮:指又逢大潮,潮水涌动。 岁序:一年中的节气。此处指年景。 何磅礴:气势多么盛大。 宦情:公务之情。 寂寥:冷落、寂寞。 相逢:相遇。不醉饮:没有畅饮。 其奈:奈何。此良宵:这美好的夜晚。 夜筑当风壮:夜晚在风中修筑城墙。 春灯带月骄:春天的灯光照耀着月亮。 乡心与羁思,同入大江潮:家乡的心和羁旅的思念,都汇入了长江的大潮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客中怀人、寄家思归的小诗
【注释】管山人:即管格。临清:今属山东。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劝慰。 首句“客久复行役”,意思是朋友你在外作客已很长时间了,又要出发远行,去干一些劳碌的事。“将因慰所亲”,意思是你要去安慰一下你的亲戚们。“燕齐俱异路”两句,是说你现在要到北方去,与南方的亲人相隔千里;而你又将要去南方,与北方的亲友又相隔千里,所以你现在要出发远行了。“冰雪未归人”一句中的“冰雪”二字
注释: 题云水奇踪卷:题目为《云水奇踪卷》。 兴以名山发,游因汗漫奇:兴致因名山而起,游玩因奇异而更精彩。 偶逐流水去,时与白云期:偶尔跟着流水而去,时常与白云相约。 高士吾能传,如君世所师:高尚的人我能够传扬,像您一样是世人的老师。 肯同垂钓者,名姓使人疑:难道肯同那些垂钓的人一般,名字让人产生疑惑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水之间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句:灯火动春光,酣来月过窗。 译文:灯火闪烁,春意盎然,酒酣之际,月光洒满窗边。 注释:灯火:指夜晚的灯光。春光:春天的气息和景色。酣:酒喝得正痛快。月过窗:月光穿过窗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宴会的场景,通过描写灯光、春色、酒醉和月光四个画面,展现了作者在欢乐中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夜的美景和宴席上的欢愉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注释: - 五月砧声:指的是在农历五月,人们常在户外用石头敲击木制砧子来捣衣,发出声音。 - 日长无意理金徽:意指太阳渐渐升高,人们的心情变得懒散,无心处理事务。 - 夫婿从军不暂归:丈夫被征入伍,暂时不能归来。 - 关塞路遥人最远:意味着关隘和边塞路途遥远,离家的人最为辛苦。 - 伤心五月捣寒衣:表达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对即将到来的冬天的担忧。 赏析: 此诗以五月为背景
【注释】清砧:古时妇女捣衣时,常击石于砧上以助其力,声清脆。更残:夜深了。葵叶榴花:指夏天的植物。不忍看:不忍心看。潇湘:今湖南、广西两省地。五月:农历五月初。闺中:女子的卧室。已先寒:已经感到凉了。 【赏析】这首诗是写闺中人对夏景的感受。首句“清砧”,写出了捣衣之声。次句“更残”点明了时间,说明天快亮的时候还在捣衣,可见其勤劳。第三句,用“不忍看”三字,表现闺中人的愁苦之情。最后两句
【注释】 古柏——指柏树。寿——祝福,祝寿。虞母——春秋时代贤相虞卿之母,字孟容。 【赏析】 此诗首句点题,写柏树的苍劲挺拔和不畏严寒,以柏树喻人,表明自己为国尽忠、为君尽责、为亲尽孝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柏树无论经历多少岁月,仍不屈不挠地经受风雪,表现柏树的坚贞不屈。第三句写柏树的枝头早已长出新的枝条,高入云霄,与天相接,显示其生长旺盛,生机勃勃。尾联写诗人虽已年老,但还要像柏树一样
黄玉深深贮紫霞,美人将寄自天涯。 应知陶令门前柳,好与闲人醉菊花。 注释:黄玉深藏在紫色的霞光之中,美人即将寄来自远方。应该知晓陶渊明门前那摇曳生姿的柳树,我愿与那些悠闲的人一同沉醉于秋菊之中。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友人赠送的柳杯后所作的两首答赠诗。第一首表达了对友人深情的思念和对远方美人深深的牵挂。第二首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门前柳比喻美人,以菊花喻自己的心境
谢汪伯玉柳杯之赠二首其一 注释与译文: - 原文: 黄玉深深贮紫霞,美人将寄自天涯。 应知陶令门前柳,好与閒人醉菊花。 - 翻译: 黄色玉石深深贮藏着紫色的霞光,美女将她寄托在遥远的他乡。 应该知道陶渊明门前的柳树,喜欢和闲人一起去赏菊。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使用“黄玉”和“紫霞”等意象,诗人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诗句释义】: 1. "宝炬荧荧出上方":宝炬,指蜡烛。荧荧,形容蜡烛的火焰闪烁不定。上方,指宫殿或朝廷之上。这里指皇帝的御用烛光。 2. "小臣何幸借馀光":小臣,指管舍人。何幸,表示幸运或恩典。馀光,指皇帝赐予的烛光。这里表示小臣有幸能借皇帝的烛光照明。 3. "一从学士金莲送":一从,指自从。学士,指学士院学士,即学士。金莲,指皇帝所赐的灯芯(一种细长的蜡烛)。这里表示小臣曾受到学士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