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看如画,丹青疑是真。
谁能分丽质,各欲竞丰神。
江滨有两艳,下蔡见双身。
只恐朱颜谢,不及卷中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国色看如画,丹青疑是真。    
谁能分丽质,各欲竞丰神。    
江滨有两艳,下蔡见双身。    
只恐朱颜谢,不及卷中人。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国色看如画,丹青疑是真。
  • 国色: 指女子的美貌如同国家的色彩一样绚丽夺目。
  • 丹青: 指的是用丹砂和青雘两种颜料绘制的画作或图案。这里比喻女子的美貌如同精美的画作。
  • 疑: 怀疑,表示不确定。
  • 真: 真实,确实如此。
  • 赏析: 诗的前两句通过”国色”和”丹青”两个词语,将女子比作色彩斑斓且栩栩如生的画作,强调了其美丽之极、宛若天然。这种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女子外貌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内在的气质与修养。
  1. 谁能分丽质,各欲竞丰神。
  • 分: 分辨,区分。
  • 丽质: 美丽的资质,这里特指女子的美貌。
  • 竞: 竞争,争夺。
  • 丰神: 丰满的神采,这里指女子的气质和风度。
  • 赏析: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女子美貌和气质的不同看法,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这里的“各欲竞丰神”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女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男子们纷纷想要得到美女的青睐。
  1. 江滨有两艳,下蔡见双身。
  • 江滨: 指江边,这里代指一个地点,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方或者他熟悉的某个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曾经见过的两位美女。
  • 下蔡: 春秋时期楚国地名,这里代指楚国。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地点(江边)遇到了两位非常美丽的女子(下蔡),她们如同两朵盛开的鲜花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 赏析: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示了两位美女的风采。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1. 只恐朱颜谢,不及卷中人。
  • 朱颜: 红润的脸色,这里指女子的容颜。
  • 及: 比不上,赶不上。
  • 赏析: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担心自己衰老后的容颜不如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这里的“卷中人”可能是指书中描写的人物或者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诗人以此表达对青春易逝的感叹。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咏美人观画》是萧纲的作品之一,其宫体诗风格在当时颇为流行。萧纲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皇帝,他的诗歌多以宫廷生活为题材,语言优美,情感细腻。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通过对女子外貌和气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