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回江汉辇,痛哭叩重阍。
死谏孤臣节,生还圣主恩。
青山藏疏草,白日照忠魂。
寂寞荒坟上,西风啼暮猿。
【注释】
挽陈太学:这是一首吊唁诗人的友人陈太学的诗。挽,是古代一种悼念亡友或故人的诗歌体裁。陈太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江:大河,指长江。
重阍:重重的门扉。
孤臣节:孤立无援的臣子。
死谏孤臣节:指在国家危难之时,敢于犯颜直谏,虽死而不悔。
生还圣主恩:意即虽然活着回到皇上身边,但内心感激皇帝给予的恩宠。
疏草:指陈太学的奏章等文字材料。
白日:阳光,喻指光明磊落。
忠魂:忠诚的魂魄。
寂寞荒坟上:孤独地长眠在一个荒废的坟地里。荒坟,无人问津的墓地。
西风啼暮猿:黄昏时分,秋风萧瑟,猿猴啼叫。西风、暮猿,渲染了凄凉悲凉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哀痛。
【赏析】
全诗前四句写诗人为死者送葬的情景。“欲回江汉辇”,诗人怀着悲痛的心情,亲自驾着朝廷的御车(辇),到郊外去迎接陈太学灵柩归来。“痛哭叩重阍”,诗人一路上哭个不停,一再叩打重门(指宫门),表示自己对陈太学的一片深情和怀念。“死谏孤臣节”三句,赞扬陈太学的忠诚耿介。“死谏”,就是即使面临死亡也在所不惜地上谏,表现了其忠于君主的决心和勇气;“孤臣”,是指身居朝廷而孤立无援的臣子,这里用来比喻陈太学;“死谏孤臣节”,是说陈太学在国家危难之际,冒着危险向皇帝直言进谏,表现出崇高的气节。“生还圣主恩”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眷恋之情。“生还”,是指陈太学活着回来。“圣主恩”,即皇帝对他的恩典。这两句表明,尽管陈太学已去世,但他的忠诚和功绩却永存于皇帝心中。
后四句写诗人送葬后的感慨。“青山藏疏草,白日照忠魂”,诗人登上山冈,只见苍山翠竹掩映着陈太学的灵柩,阳光照耀下,陈太学的遗容显得更加庄严神圣。“孤臣”,指身居朝廷而孤立无援的臣子,这里用来比喻陈太学。“死谏孤臣节”二句,赞扬陈太学的忠诚耿介。“死谏”,是指即使面临死亡也在所不惜地上谏,表现了其忠于君主的决心和勇气;“孤臣”,是指身居朝廷而孤立无援的臣子,这里用来比喻陈太学;“死谏孤臣节”,是说陈太学在国家危难之际,冒着危险向皇帝直言进谏,表现出崇高的气节。“生还圣主恩”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眷恋之情。“生还”,是指陈太学活着回来。“圣主恩”,即皇帝对他的恩典。这两句表明,尽管陈太学已去世,但他的忠诚和功绩却永存于皇帝心中。
这首诗通过叙述送葬、祭奠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缅怀之情以及对其一生行为的高度评价,同时反映了封建社会士人对生死观念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