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不知年,无言息树边。
着头多雀秽,遍体有蜗涎。
木叶寒时佩,花裀定后眠。
月中行客过,疑是野狐禅。

【注释】

  1. 老树不知年:指古树参天,年岁久远。2. 无言息树边:指古树旁没有说话的声音。3. 着头多雀秽(huán):头上落满乌鸦的粪便或鸟粪。4. 遍体有蜗涎(wā shān):全身爬满了蚂蚁。5. 木叶寒时佩:在寒冷的时候佩戴着树叶。6. 花裀(yīn)定后眠:在花瓣铺成的垫子上睡觉。7. 月中行客过:月光下行走的行人。8. 疑是野狐禅:怀疑这里是一个野狐修炼成精的寺庙。
    【赏析】
    此诗写古寺之景,借物抒怀,寄寓作者的人生感慨。
    首联“老树不知年,无言息树边”,诗人通过描写老树的苍劲挺拔和它的沉默不语,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时光飞逝的感慨。“老”字点出了树木的年岁,而“不知年”则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无知或无感,因为他知道岁月如梭,一切都会改变,包括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事物。
    颔联“头上多雀秽,遍体有蜗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树下环境之幽静。树上落下的鸟粪和蚂蚁,都成为了这幅画的背景和细节,它们的存在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这里的“头上多雀秽”和“遍体有蜗涎”都是比喻,用来形容树下环境的幽静和宁静。
    颈联“木叶寒时佩,花裀定后眠”,诗人通过对树叶和花瓣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树下的环境之美。这里的“木叶”指的是树木的叶子,“花裀”指的是花瓣铺成的垫子。这两个词都是用来修饰树下的场景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尾联“月中行客过,疑是野狐禅”,诗人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结尾来结束全文。这里的“月中行客过”意味着月亮之下,有人走过。而“疑是野狐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场景的想象和联想。他认为这个场景就像是一个被野狐修炼成精的寺庙,充满了神秘和奇幻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描绘树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