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元世界,师已厌微尘。
满月初圆果,浮云易了身。
昙花天外散,金骨塔中新。
不作无生想,闻之应损神。
诗句释义与赏析- 微尘元世界: 这句话意味着世界的本质是微小的尘粒。
- 师已厌微尘: 这里的“师”指的是修行者,他们已经对尘世的纷扰感到厌倦。
- 满月初圆果: “满月”代表圆满和完美,而“果”在这里指结果或成果。整句话表达的是修行达到了圆满的境界。
- 浮云易了身: 比喻修行者如同浮云一般,随遇而安,能够自在地变换身体,不受拘束。
- 昙花天外散: 昙花是一种非常短暂的花种,开花后很快就凋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这里用昙花来比喻佛法的高深难以长久保持。
- 金骨塔中新: 塔在佛教中常用来象征涅槃,涅槃即解脱生死轮回。金骨则代表永恒不变的纯净之身。整句话表达了一种永恒的、超越生死的境界。
- 不作无生想: 这一句话强调了不执着于任何事物,包括生命本身。
- 闻之应损神: 听闻这些教义的人可能会因为过度思考而损伤精神。这句反映了修行者对于过于沉溺于哲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忧虑。
译文
微尘本就是世界的真相,修行者已经对此感到厌烦。
满月当空,一切都显得如此完美,就像找到了最终的结果。
如同浮云般轻盈,修行者可以自如变换身体,不受世俗束缚。
昙花生得短暂,犹如佛祖的智慧也难逃瞬间即逝的命运。
金光闪耀的佛塔之中,新的悟性诞生,代表着永恒的清净。
修行不是为了追求虚无缥缈的生命,而是在于内心的觉醒。
听闻这些教义,可能会让人失去心神,过度思考会损害精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元素如月亮、昙花等的象征性描绘,表达了修行过程中对完美境界的追求以及对无常的认识。同时,诗中也提醒修行者不应过度沉迷于哲理思考,以免损伤精神。整首诗充满了禅意,旨在引导读者寻找内心的平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