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初动雪初晴,锡杖今朝出化城。
万里云天孤鹤影,满林烟树乱莺声。
禅心客路随流水,古院荒山闭月明。
自是空门无定迹,河桥此别漫关情。
【注释】
初:刚刚,起初。锡杖(shì zhàng):锡质的拐杖,和尚用它打禅坐,以助入定。化城:即“化城寺”的简称。唐时建于长安,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僧:出家人,佛教修行者。客:旅居之人。禅心:禅宗之心。河桥:古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一位游方僧人而写的。
首句“春风初动雪初晴”,写送行的时间、天气。春风吹拂着大地,雪刚融化,天气晴朗。“风初动”、“云初晴”,都是说时间。
第二句“锡杖今朝出化城”,写送行者的身份和送别的情景。化城寺,即“化城寺”,在长安西明门外,为净土宗发源地之一。僧人持锡杖而行,说明他是来此朝拜的。“今朝出化城”,表明他此行的目的是朝拜。“锡杖”,即锡做的拐杖,是和尚用来打禅坐的器具,这里指僧人。
第三四句“万里云天孤鹤影,满林烟树乱莺声”,“禅心客路随流水”,是写景,也是对僧人的送别。
第四句“禅心客路随流水”是写景兼写人,意思是僧人一路随流漂荡,像一叶小舟。“随流水”,写出僧人的心境。“客路”指旅途。“禅心”指修禅之心。“随流水”是说随遇而安,没有执着。这两句是说,僧人一路上随缘漂流,任运自在。这一句既写出了僧人随缘漂流的禅心,也写出了诗人对僧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古院荒山闭月明”,是说僧人所到之处,寺院荒废,山峦寂静,明月高悬。这是实写,也是写景。“禅心客路随流水”中的“水”,在这里可以理解成“月”。因为水与月都是流动的。“随流水”与“随流水”意思相同;“闭月明”与“月明”意思相似。所以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实写僧人所到之处,寺院荒凉,山峦沉寂,明月朗照。
第五句“自是空门无定迹”,写僧人所求的是佛家的“无住生心”,所以他不会留恋凡尘俗世的一切。“空门”,是佛教的一个名词,意译为“无二之门”。佛教认为万物皆有佛性,只要内心清净,就可以成佛。“无定迹”是说没有一定的形迹可以追寻。这一句是说,僧人所追求的就是佛家的“无住生心”。
最后一句“河桥此别漫关情”,写诗人送别的感慨。“河桥”就是现在的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旧唐书·王缙传》说他在长安任中书舍人时,有一次去拜访李藩,李藩问他:“何事?”他说:“某有故人,今从远方来。”李藩说:“何处?”他说:“河桥上。”“河桥上”,即灞桥上。这句诗表面上说的是送别,实际上是说诗人自己。诗人看到眼前这位僧人远离尘嚣,随缘漂泊,不禁感慨万分。这一句是全诗感情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