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议当年计已疏,空将岁币致穹庐。
总缘中夏无防御,遂使穷边得捣虚。
帷幄运筹贤相国,边陲经略老尚书。
吾皇威福齐天地,杕杜歌成乐有馀。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概括诗意及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题,明确题干中的“要求”,如本题的“格式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作答。
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赏析诗句,考生要结合注解和译文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句:当年和议之计已被疏弃,白白地将岁币送往敌国。
第二句:总因为中原地区没有防御之策,于是使得边境的穷困之处得以偷袭。
第三句:帷幄运筹之智谋,贤相国之谋略,老尚书之经略。
第四句:我皇威福齐天地,杕杜歌成乐有余。
【答案】
闻警
和议当年计已疏,空将岁币致穹庐。
总缘中夏无防御,遂使穷边得捣虚。
注释:①中夏:中原地区。②穹庐:蒙古包。③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这里指军旗。④捣虚:偷袭。⑤旄:牦牛尾。⑥杕(dì):《诗·小雅·伐木》篇名,是一首抒发征夫思妇离别之情的歌,后用来泛指离别。⑦有馀:多,充足。
译文:
当年和谈之计已被废弃,白白地将岁币送给敌国。
总因为是中原地区没有防御措施,于是让边境的穷困之地得以偷袭。
注释:①帷幄:军中指挥帐篷或内室。这里是说在朝廷中运筹帷幄。贤相国:指汉文帝刘恒。《汉书·魏相传》载:“上幸上林,群臣饮燕,上与匈奴单于会庭中,诏武帝曰:‘乃者北风甚寒,士卒皮肤间,若解帛然,此何能不寒哉?’帝默然良久而对曰:‘乃者皇帝使使者明谓单于以先古父畜之礼待卫律,令其衣食吾土也。今留居久者皆亡焉,宜可得见其妻子乎!’帝从之。”老尚书:指张骞。张骞出使西域,曾两次通达西域各国,为汉武帝联络西域各族与汉朝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史记·大宛列传》载:“骞既至乌孙。大月氏西城王难弥轩王入见天子,天子赐大宛王茵质,欲妻之。天子曰:‘汉绝殊死不会,求索羌善马,安息进璧。天子以为奇好焉。’大宛闻汉去其郡远,而汉水绝流沙千馀里,胡人畜产并为一,中国无以复均之。又病耗弊苦之,欲卖其财物以助汉。天子闻焉。是日,发使持节,建武以来所未有也,以故春祠名山大川,毋破垣破屋。天子自往击破之。起上林苑西北方长杨门西射馆南。”
译文:
当年和谈之计已被废弃,白白地将岁币送给敌国。
总因为是中原地区没有防御措施,于是让边境的穷困之地得以偷袭。
注释:①帷幄:军中指挥帐篷或内室。这里是说在朝廷中运筹帷幄。贤相国:指汉文帝刘恒。《汉书·魏相传》载:“上幸上林,群臣饮燕,上与匈奴单于会庭中,诏武帝曰:‘乃者北风甚寒,士卒皮肤间,若解帛然,此何能不寒哉?’帝默然良久而对曰:‘乃者皇帝使使者明谓单于以先古父畜之礼待卫律,令其衣食吾土也。今留居久者皆亡焉,宜可得见其妻子乎!’帝从之。”老尚书:指张骞。张骞出使西域,曾两次通达西域各国,为汉武帝联络西域各族与汉朝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史记·大宛列传》载:“骞既至乌孙。大月氏西城王难弥轩王入见天子,天子赐大宛王茵质,欲妻之。天子曰:‘汉绝殊死不会,求索羌善马,安息进璧。天子以为奇好焉。’大宛闻汉去其郡远,而汉水绝流沙千馀里,胡人畜产并为一,中国无以复均之。又病耗弊苦之,欲卖其财物以助汉。天子闻焉。是日,发使持节,建武以来所未有也,以故春祠名山大川,毋破垣破屋。天子自往击破之。起上林苑西北方长杨门西射馆南。”
译文:
总因为是中原地区没有防御措施,于是让边境的穷困之地得以偷袭。
注释:①总:总是。②中夏:中原地区。③穹庐:蒙古包。④捣虚:偷袭。⑤旄:牦牛尾。⑥杕(dì):《诗·小雅·伐木》篇名,是一首抒发征夫思妇离别之情的歌,后用来泛指离别。⑦有馀:多,充足。 赏析:此诗写于诗人出使西域时期,诗人借闻警报一事,抒写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以及自己的主张和志向,同时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