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入庭帏便怆情,遗容犹在不闻声。
蜀魂未化啼尤切,精卫空填恨岂平。
怀似陆郎徒有橘,孝惭考叔竟无羹。
可怜神理年来尽,已向尘中厌久生。
【注释】
庭帏:内宫。怆情:悲伤,伤感。遗容犹在:死者的容貌还留在世上。不闻声:听不到死者的声音。蜀魂未化啼尤切:四川(指杜甫)的灵魂还没有消散,他仍在啼哭。精卫:传说中的小鸟名,传说它经常衔石填海以报仇。陆郎:陆机字士龙。考叔:周文公的儿子周公旦,因忠于王室而得罪于商纣王,被拘禁。后释放,仍不忘旧恩,将食物送给纣王,纣王感其忠心,赐给他一些羹汤。橘:柑橘,陆机字士龙时,曾官太子舍人,故自称“陆郎”。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沉郁悲壮,语言质朴凝炼。
开头二句是说,才入内廷便悲伤,遗容犹在但已听不到妻子的声音了;这两句中“怆”和“不闻”都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凄楚。“遗容”“不闻声”,突出了“怆”的感情色彩。
第三、四句是说,四川(指杜甫)的灵魂还没有消散,他还在啼哭。精卫虽然经常衔石填海来报仇恨,可是恨却永远无法消除。这里用精卫填海的故事比喻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怀念之深。
第五、六句是说,自己像陆郎一样,官至太子舍人,但是仍然忘不了旧恩,把饭汤送给纣王;而周文王却因忠心耿耿,受到纣王的囚禁,最后得以释放。这两句诗中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怀念,也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愧疚之情。
最后两句是说,可怜神理年来尽,已经向尘世中厌恶久生;这是全诗的结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