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上片帆轻,万顷微茫接太清。
楚甸峰峦天际杳,巫山云雨梦中生。
霜侵远渚鲟千尺,月照寒芦雁一声。
白露渐零衣渐冷,遥知宋玉不胜情。
【解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洞庭湖上送行,描绘了一幅清丽宁静的洞庭秋色。诗中写景,用语精粹,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凝练,意象清新,富有韵味。
“洞庭湖上片帆轻”,点明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洞庭湖上,水天一色,帆影点点,风轻云淡,一片宁静。“万顷微茫接太清”,洞庭湖浩翰无边,远处天际与湖面连成一片,天水相接,显得空阔无际。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垠的特点。
第三联:“楚甸峰峦天际杳,巫山云雨梦中生。”这是写送别的具体情境。楚王城(今湖北荆州)一带的峰峦起伏,远远地消失在天边,巫山云雨迷蒙缭绕,如梦如幻,使人陶醉其中。“楚”和“巫”都是地名,分别指荆襄、巴蜀。这两句写远别的情景,用意深远,情真意切。
第四联:“霜侵远渚鲟千尺,月照寒芦雁一声。”这是诗人想象友人离去后的情景:远渚上霜冻侵染着鲟鱼,它们千尺长的身影映入眼帘;寒芦中,大雁鸣叫着飞过。“霜”“月”都点明季节,“鲟”“雁”都是水鸟。这两句写出了送别的环境氛围。
第五联:“白露渐零衣渐冷,遥知宋玉不胜情。”这是写送别的细节:清晨白露沾湿衣裳,天气渐渐变冷,诗人知道友人一定难以抑制心中的离情别绪。诗人巧妙地将友人比作宋玉,以“不胜情”来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宋玉”指宋玉赋中的《招魂》一篇,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辞赋家,因遭谗被流放至湘江之浦,临行赋此。
【答案】
[注释]
①丁亨文:作者的朋友名。
②司理:官名,掌管司法行政事务。召陵:县名,今属河南。
③洞庭:即洞庭湖。
④太清:即青天。
⑤远渚:水边的小洲。
⑥“霜”二句:描写秋天洞庭湖的景色。
⑦“巫”二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
⑧“霜”三句:想象朋友远去后的情景。
⑨“白露”二句:写清晨的景色,暗示友人已启程上路。
⑩“宋玉”句:用宋玉《招魂》篇里的故事来比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