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折柳正春初,闽楚相看万里馀。
满路愁云过七泽,一天明月吊三闾。
帆飞汉水莺声早,书到衡阳雁影疏。
为语神明河上宰,故人生计已樵渔。

【注释】

江干折柳(送别):在江边折下柳枝,作为留念。汉阳:汉水入长江处,即今武汉市附近,为古汉阳郡所在地。陈仲敬明府:陈仲敬,字仲敬,号明府,唐时人。明府,是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同僚林贞发而作。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六句以“折柳”、“过七泽”、“吊三闾”、“帆飞”等景物来渲染离别的气氛;后四句则直抒胸臆,以“樵渔”代指自己的隐居生活。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有一股清新、醇厚的韵味。

第一句:“江干折柳正春初。”

“江干”,指江边,即送别的地点。“折柳”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折柳相送,表示依依不舍之情。“正春初”,点明此时为春天之初。“闽”(mén,福建)和“楚”都是中国南方的两个省份,这里暗指诗人与林贞发的离别之地。“万里馀”形容两地相隔遥远,一去不知归期。“万里”既指空间距离,也暗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馀”,通“余”,“有余”。

第二句:“闽楚相看万里馀。”“闽楚相看”是说闽、楚两地虽然相隔千里,但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景象。这里的“看”,既是视觉上的观看,也是心理上的感受。“万里馀”强调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之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这次离别的不舍和忧虑。

第三句:“满路愁云过七泽,一天明月吊三闾。”“七泽”泛指大泽,古人认为它位于今天的湖北境内。“吊三闾”中的“三闾”,指的是屈原,他曾任楚国左徒,负责起草国书,因忧国忧民、遭谗被贬,投汨罗江自尽。这里的“吊三闾”比喻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担忧和思念。

第四句:“帆飞汉水莺声早,书到衡阳雁影疏。”“汉水”是中国古代四大河流之一,流经陕西、湖北等地。“汉水莺声早”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鸟儿在汉水上空自由翱翔,发出清脆的鸣叫声;而诗人听到这些鸟鸣声,心中不禁充满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书到衡阳雁影疏”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收到书信的场景:信中的内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无法辨认,这似乎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忧虑和不舍之情。

第五句:“为语神明河上宰,故人生计已樵渔。”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同时也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这里的“神明”,既可以理解为神圣的神灵,也可以理解为高尚的道德品质。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崇高的品质和道德操守,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河上宰。同时,这也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希望他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故人生计已樵渔”中的“故人”,指的是诗人自己。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朋友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译文】

折下的柳枝随风飘舞,这是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刻。我与林贞发分别在闽、楚两地,距离遥远,相见无期。一路上,愁云密布,仿佛笼罩着整个大地;天空中明亮的月亮照耀着大地,让人不禁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船帆驶向汉水,鸟儿欢叫声不断传来;书信送到衡阳,雁群的影子逐渐稀疏。我要告诉神明河上宰,我的朋友已经从事农耕,过着樵采捕鱼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