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非侠亦非儒,半世游闲七尺躯。
却为疏狂因偃蹇,未忘柔曼转清癯。
违时傲骨贫犹长,对客诗肠老渐枯。
五字吟成心独苦,不知身后得传无。
自题小像
鲁迅笔下自我描绘与时代感慨
- 诗作原文
平生非侠亦非儒,半世游闲七尺躯。
却为疏狂因偃蹇,未忘柔曼转清癯。
违时傲骨贫犹长,对客诗肠老渐枯。
五字吟成心独苦,不知身后得传无。
- 诗句释义
- 平生非侠亦非儒:一生既不崇尚武侠也不追求儒家学问。
- 半世游闲七尺躯:生活半辈子,过着闲适的生活,身长七尺。
- 却为疏狂因偃蹇:然而是因为不羁放达的个性而显得有些傲慢。
- 未忘柔曼转清癯:尽管变得瘦弱清高,但内心仍保留着温柔和曼妙。
- 违时傲骨贫犹长:即使处于逆境也保持一种孤傲的骨气,尽管贫穷。
- 对客诗肠老渐枯:面对客人时,诗情也变得枯竭。
- 五字吟成心独苦:每一句五字的诗歌都让我感到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 译文对照
- 译:我一生既不崇尚武侠也不追求儒家学问。
- 我过着半生游手好闲的生活,身躯高大七尺。
- 因为不羁放纵的性格,显得有些傲慢。
- 虽然变得瘦弱清高,但内心仍保留着温柔和曼妙。
- 即使处于逆境也保持一种孤傲的骨气,尽管贫穷。
- 面对客人时,诗情也变得枯竭。
- 每一句五字的诗歌都让我感到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 鉴赏分析
- 这首诗通过自画像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 它不仅展现了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还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紧密关注。
- 通过对“半世游闲”与“违时傲骨”等词句的运用,诗人揭示了自己虽身处乱世仍保持独立思考和高尚品质的决心。
- 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反映出他对社会未来的深切忧虑和责任感。
- 主题思想
- 此诗不仅是鲁迅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那个时代背景的真实描绘。
-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展现出了坚持自我、勇于斗争的精神。
- 这首诗体现了鲁迅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族未来的关注,是其思想精华的体现。
- 创作背景
- 《自题小像》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感受到了国内的动荡和民族危机。
-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及担当。
- 这首诗不仅是鲁迅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其文学创作的高峰之一,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