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钵他乡度有情,逢人稽首乞题名。
行行水际袈裟影,处处空中剪尺声。
募化不辞孤锡远,因缘休谓一钱轻。
凭师悟取西来意,水自澄清月自明。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3句:

  • 托钵他乡度有情:在异地托钵,心中充满情感。”托钵”是指出家人以乞食为生,“度有情”则意味着通过这种方式来修行或教化他人。
  • 逢人稽首乞题名:遇到人们就鞠躬行礼,请求给他们留下名字。这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和礼节。
  • 行行水际袈裟影:行走于水边时,袈裟的影子在水中摇曳。这里的“行行”指的是不断行进的过程,而“袈裟影”则是比喻行走中的影子。
  • 处处空中剪尺声:四处都是空中飘荡的剪纸声。这里用“剪尺声”形象地描述了风中的纸剪发出的声响。
  • 募化不辞孤锡远:募化(指募捐)并不嫌弃自己携带的锡杖(一种法器)距离遥远。“锡”在这里是佛教中的一种法器。
  • 因缘休谓一钱轻:不要认为一点小钱(如一钱)不重要。这里的“因缘”指的是因果关系,“一钱轻”强调了即使是微薄的财物也不应轻视。
  • 凭师悟取西来意:依靠师父的教导来领悟佛法的精髓。“西来意”指的是从西方传来的佛教教义或理念。

译文

在异乡托钵度过有情感的人生,遇到行人就鞠躬行礼,请求给他们留下名字。行走于水边时,袈裟的影子在水中摇曳,到处都飘荡着剪刀声。四处都是空中飘荡的剪纸声,募化并不嫌弃自己携带的锡杖距离遥远,也不要认为一点小钱不重要,而是应借助师父的教导来领悟佛法的精髓。

赏析

这首五律诗描绘了一个行者在旅途中的经历和感悟。诗人通过对行者在异乡托钵、与人交往、行走于水边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修行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借由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领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